有效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完成高标准农田7.1万亩。马莲、什字两座中型水库除 险力口固工程相继完成,改善和恢复浇灌面积2.9万亩。新建了一批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水保骨干坝工程,超额完成了第二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任务,“马什好”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全面启动实施。交通建设方面,通县油路工程兴隆至好水和火石寨至云台山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农村公路建设马建至苏堡至平头三级砂砾公路、偏城至马其沟、县城至西滩两条四级砂砾公路全面竣工,投入使用。电力建设方面,完成二期农网改造工程第一、二、三批项目改造,第四批项目已完成25个乡镇、279个行政村的低压改造任务,全县农网改造覆盖面达到97%。农村通讯方面,新建苏堡等11个移动通讯 基站和白城等4个联通基站,完成了马建等5个乡镇农话模块局 扩容,新建袁河农话模块局,进一步提高了通讯质量和能力。
——加大扶持引导力度,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把大力发展个体私营、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从政策、体制、机制上加大引导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月艮务的二、三产业,积极帮助扶持一批以“三粉”、畜产品、亚麻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形成了个体私营、 民营经济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局面。全县个体私营、 民营企业达到9500户,比年初净增608户,从业人员达3.9万人,产值4.28亿元,实现利税510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深入开展 “321”联贫帮扶活动,全县参与联贫帮扶的各级干部达3663名,帮扶贫困户4318户,累计为贫困户捐资捐物达89.3万元。坚持联乡包村的社会帮扶制度,各级包扶单位为贫困村投资投物、联系扶贫项目累计金额达310万元。围绕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组织实施10万贫困户养羊工程、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万户菌草产业扶贫、万名劳务培训工程以及小额信贷等到村到户项目。积极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加快了对生态保护区、山体滑坡区整体搬迁步伐。认真贯彻落实闽宁合作联席会议精神,着力抓好涵江区对口协作项目的落实,被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授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先进集体”,与葛洲坝水利集团公司建立协作关系,积极寻求与其它市、县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了合作领域和范围。
——强化产业化运作机制,劳务经济成效显著。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的实施意见》,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网络,加大输出培训力度,强化政府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了输出机构、人员、培训、服务、经费五落实。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支持、能人带动,全方位、多层面地搞好劳务输出,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在全区劳务输出工作中树立了典型。全年共输出劳务16万人(次),创收2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1.2万人,创收60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450元以上。被自治区评为劳务输出先进县。
&nbs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