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前面,按照县委的分工和安排,xx同志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角度,xx同志从维护社会稳定这个角度,在理论上进行了研讨,从工作实践上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安排和布署,请大家认真按照他们所讲的去理解消化和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 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实践,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智慧、历史眼光和创新勇气。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
从发展全局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部署,拓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格局。科学发展观既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统领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总体发展思路的重大完善。
从社会建设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的准确把握和积极应对,创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治理模式。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和过渡阶段,特别是随着县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社会结构已经并将继续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一是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加大;二是社会阶层多样化,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的问题;三是思想观念多样化,人们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些趋势的发展变化,必然产生一些新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有效整合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从执政实践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规律的深入探索和自觉运用,丰富了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任务是有深刻原因的。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兴衰更替来看,执政能力强的朝代统治时间长,执政能力弱的朝代统治时间短。从国际上来看,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以后,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从中国近代史看,国民党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胜利的1911年起,到国民党失去执政党的地位,只有30多年。我们共产党从1949年执政到现在已有56年。在中国这种国情下,如果不是共产党执政,另外没有哪个党派能够取代,能够领导和统治这十多亿人,能够肩负民族振兴和繁荣伟大历史任务。作为执政党,越是长期执政,越是形势好,越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新一届党中央在科学总结党执政经验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
二、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既要注意了解关于和谐社会的历史沿革和理念渊源,更要全面把握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发展。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