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本领。从我县情况看,当前正处于一个基础扎实、机遇良好、人气旺盛、各种有利因素较多的重要时期,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西柞高速公路今年10月将建成开通,秦岭的自然阻隔将被彻底解除,柞水将由长期比较封闭的环境变为城市近郊,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后,对柞水全民承接西安辐射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文明程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随着大西沟铁矿矿钢一体化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柞水将由传统农业经济主导转变为工业经济主导,第一产业在gdp中占不到20%,工商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全体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经营管理层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外来人口的大量增加,使资源供给配置和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面临诸多新的压力,为政府管理社会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此,我们只有通过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重大而长远的举措,才能有效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化解当前我县人才矛盾的重要途径。我们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在全市实现率先发展,争当商洛经济快速启航的引擎”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是要有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保障。但从全县现有的人才状况看,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各类人才严重匮乏是我们的实际。全县16.5万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占47%,初中文化程度占28%,高中文化程度占23.3%,第一学历是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4%。尤其是农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更低,全县13.8万农村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为23%,高中文化程度仅为14%。教育的落后导致了人才的严重匮乏。一是社会管理人才整体水平不高。全县从事社会管理工作岗位的人员,仅有69%接受过正规社会管理教育,不仅比例低,而且受教育的层次低,第一学历多为中专、高中毕业生,近几年才有一些扩招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到公务人员队伍。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全县14个规模企业5328名职工中,各类管理人才仅有262人,人才密度为12%,比东部发达地区平均水平低6%,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低2%。而且在这些企业老总中没有一人接受过全日制工商管理教育,甚至还有少数老总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经营管理企业大多靠感觉和直觉,致使企业在发展环境、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规模难以扩张,效益难以提高。三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极其缺乏。全县2581名专业技术人才中,初职1581人,占61%;中职640人,占25%;高职63人,仅占2%(另有未受聘297人,占12%)。加上这些人员的职称又是在柞水这样一个人才总量小、竞争相对不强的情况下获得的,其实际水平与城市同级人员尚有很大差距。四是乡土人才总量不足。农村真正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的仅有2.4万人,占农村正常劳动力总数6.53万人的36.8%。五是人才行业分布不合理。在全县能称之为人才的30110名各类人员中,企业人才占总量的2.4%,专业技术人才占3.2%,技能人才占8.5%,党政人才占4.7%,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占1.2%,乡土人才占79.7%。面对这种状况,如果我们仍然采用传统的学习和培养方法,显然在时间、人力和物力上都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需要,只有通过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才能为跨越式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二、正视差距,自加压力,努力提高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自觉性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总体上看,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教育和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这种提高具有很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