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不被人理解的“辣”,我的体会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们文秘人员又写材料又上班,有时熬半夜,早上起得晚,上班迟到时,就有人说你作风稀拉,上自由班,常遭白眼。另一方面,我们写材料人爱独立、好静,这也是写作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尤其是一旦进入角色,在办公室见了领导和同志也忘记打招呼。对此,就有人说你没涵养、没礼貌,自命清高,摆老资格。再一方面,有的领导走过写材料的路,还能理解其苦衷;有的自己不会写,反认为写材料很简单,稍不如意,就说你无能。还有一方面,就是一些部门想通过领导讲话材料来强调部门的利益,每当提出修改意见没有被采纳时,就说你做事板板正正,没有灵活性。遇到这种情况,我还要学“气功”,不能发脾气,不能发牢骚,不能动肝火,不能消极对待,只能“气守丹田”、自我消化,事后再慢慢解释。
特别是想起几年前去世的八十岁的老母,我更感到心酸。生前她不愿意到城里来清闲,长期住在乡下老家,我作为她最溺爱的儿子,理应常回家看看,多尽一些孝心,但因为材料任务重,也很少请假回家看望母亲。现在,每当我听到《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心里就会一阵阵发酸,感到自己太对不起母亲了。如今,这已成为永远的遗憾。说起来,那是2001年初,母亲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思念,永远地离开了人间,而我却未能在她的病床边尽过一天孝心。记得母亲刚生病的时候,家里人多次打电话催我回去。当时,我正赶写“整治经济环境”和“减轻农民负担”两个会议材料,而且离开会的时间非常逼近,实在是脱不开身,本来想等到写完材料再回去看望母亲,可惜已经晚了。母亲临终前呼唤着我的名字,不情愿地咽了最后一口气。等我完成了材料任务后,匆匆赶回家,却只能在母亲的灵床边看她最后一眼了。对此,亲戚朋友埋怨我当了干部忘了娘;兄长责怪我回来晚了,未能给母亲送终。面对母亲(本资料权属,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的遗体和家人的责备,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扑通”跪在母亲遗体面前,嘶哑地呼喊着母亲,深深给母亲磕了一个头,以表示歉疚与锥心之痛。自古忠孝难两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