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美食品牌,促进了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共同繁荣发展。节会的举办对交通运输、娱乐购物、餐饮住宿、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起到了强劲的拉动作用。节会期间,全县累计接待区内外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0多万元,农副产品销售300多万元。
商贸物流业稳步发展。积极利用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注重发展物流业,组建4个县城物流配送中心站,向下延伸到各个乡镇,形成了覆盖全县11个乡镇的日用消费品和农资用品的配送网络。以县城和各大集镇为主体的各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初具规模。改造白山、林圩、周鹿等3个乡镇农贸市场,不断促进城乡集市繁荣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县私营企业注册183户,增长27.*%;个体工商户登记12032户,增长12.93%。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大幅度增长,营业收入进一步提高,非公经济上缴利税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5%以上。同时,餐饮、建材、运输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消费市场空前活跃,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15%。
(七)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年,全县享受城乡低保达19240户33930人,发放保障金492万元;享受农村低保65112户210695人,发放保障金1237.8万元。高度重视自然灾害救助,全县263户因灾倒房户全部恢复重建;投资3750万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受益群众2500户。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认真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全县参加社会保险人数55866人,征缴“五险”费8396.40万元。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发放农村医疗救助资金260多万元。重视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实施救助44人次。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不断扩大。归集住房公积金2405.80万元,发放公积金贷款210户3439.7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2.80%。全社会就业再就业机制进一步健全,转移就业118375人。开展创建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活动,促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全面进步。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提升。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以落实各项奖励政策为重点,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加强和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全县征收社会抚养费225.65万元。对447对农村新婚夫妇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免费为1067对新婚夫妇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完善古零、乔利、周鹿等7所中心计生服务站(所)建设,提高基层计生服务水平。认真抓好农业人口“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工作,推动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向前发展。
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县生态县建设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论证;新增中央投资沼气项目1330座,财政扶持资金315.55万元;实施石漠化试点示范工程,投入400万元完成上龙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认真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全年营林造林22602亩,义务植树造林50.5万株。开展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鼓励百龙滩电厂、和发强纸业有限公司、泓发淀粉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企业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减排任务90.68%。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抓好科技创新工作,加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管理力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考核工作顺利完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校舍面积5888平方米。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公开招聘录用400名在职代课教师、50名离岗代课教师和5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