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面符合率低,而普遍的问题是,每口井均不能提供岩屑草描记录,即使有,也只是色号和岩性符号,描述内容缺乏客观性与真实性。更有甚者,有的小队在完井资料上交过程中,随意更改原始的岩心描述记录,各级审核验收没尽到应有的职责,把关不严格,造成非常坏的影响,详细情况见2003年《质量事故通报》第1期。
(3)执行设计情况。严格执行设计,依据标准进行录井施工是形成公司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探井设计中基本都有这样一条要求,即“见油气显示时,每个循环周测一次全套性能;钻遇油气显示,每次下钻完循环时,要求10min测一次密度、粘度”,在检查时除一个小队外,其他小队都没有执行这一要求的记录。
(4)过程产品检验。在现场,监督被赋予过程产品检验的职责,但从检查情况和上交完井资料反映出的情况看,部分监督的过程产品检验工作职责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录井工作的服务宗旨是达到顾客满意。作为保证条件的人员技术素质、质量意识、工作责任等整体上存在不足,加上监督检查人员(包括资料检验人员)的职责没有得到应有的履行,导致了过程控制不到位,产品和服务质量最终得不到充分保证。
4、勘探项目部提出的问题
一季度,由于在几口探井的录井施工中集中出现了几起质量问题,勘探项目部对此非常不满意,给我们提出了以下意见和要求。
(1)分析化验、岩样薄片鉴定方面技术力量薄弱,存在层位鉴定不准和及时率不高的情况,影响了现场正常的技术决策。另外,灌顶气的取气和分析流程存在问题。
(2)现场的岩心、岩屑描述定名不准,描述内容不全,现场岩性的薄片鉴定不够及时。
(3)完井讨论中,地化录井、定量荧光录井、灌顶气轻烃录井缺乏系统性,存在分散化现象,导致最终结论不一致。完井讨论和试油讨论应有公司领导参加。
(4)部分井关键工序,例如中间测井、中途测试存在关键人员(监督、小队长或技术员)离岗现象,应进一步强化现场人员的责任心。
(5)加强综合录井仪的全过程监控,强调在地质录井间歇期,如起下钻、下套管期间,应加强对各项工程参数的收集,以便及时为甲方下步施工提出参考性意见。
(6)钻达潜山层位的探井,若甲方没有特殊要求,鉴定层位的钻井取心一般为2—3米,不要多取,特殊情况可以与甲方协调,提供参考意见。
(7)应加强与勘探项目部的协调,可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验、教训以及现场施工过程中给甲方带来的效益等内容加强结合,定期进行反馈。
5、安全生产方面
(1)各分公司对hse的培训力度不够,普遍反映,录井小队对录井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预防措施认识不够,实际工作与hse体系的要求还存在差距,现场安全生产存在隐患。
(2)hse管理记录填写不规范,内容不齐全,个别录井小队的hse活动台帐不能真实反映分公司安全活动的具体要求。
(3)各分公司的安全检查存在只注重形式而忽视效果的现象。
(4)大部分小队没有张贴井场危险点源图、逃生路线图。
(5)工衣、工鞋质量较差,而且更换周期长。普遍存在着工服、工鞋尺寸不合体,防护功能低,工鞋浸泡钻井液以后变形等问题。这在外部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沙漠地带施工的小队,工鞋里经常灌满沙子,劳服起不到应有的劳动保护作用,且工衣上没有印制公司标志,没配备发光警示标志等,影响了公司形象。
三、问题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公司管理上的问题,也有分公司及录井小队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