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的纺织产业不集群升级也是没有出路的。从纺织产业链来看,化纤原料我们还有规模优势,“印染+市场”还有优势,织造的优势在弱化在转移,而服装、家纺还有潜力。当前,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工业化纺织印染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和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省级试点的有利契机,加快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国际性纺织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和创意中心,实现从纺织大县向纺织强县的新跨越。
一要以化纤印染为重点,延伸产业链,加快打造国际纺织制造中心。按照“延伸产业链、推进高端化、增强竞争力”的基本思路,以纤维差别化、面料功能化、印染绿色化、服装家纺品牌化、技术装备信息化为导向,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业,进一步强化pta、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家纺和纺织机械等产能分布合理、产品配套完整的产业链,加快建设国际性纺织先进制造业基地。纺织企业要注重向产品设计、研发、物流营销等价值链高端及服装、家纺等产业链终端延伸;化纤企业要从常规纤维向差别化、高端化、功能化、系列化方向发展,提高差别化纤维比重,重点开发生产新一代多功能、高仿真、超细旦、混纤特色长丝为主体的新型化学纤维;纺织织造业要从服装用纺织品向家居用、产业用纺织品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家纺、无纺布等产业;印染企业要向绿色印染、提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重中之重是要以化纤和印染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两大产业对我县纺织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压缩低端产品过剩产能,提高化纤、印染环节的先进加工生产能力,扩大国内外市场影响,带动纺织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印染”优势,全力推进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实际上,印染产业是我县纺织产业中真正具有优势的环节,加快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我县纺织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和突破口。
关于印染产业的转型升级,总的是要按照“整合集聚、控量提质、节能减排”的基本要求,加快推动印染企业的搬迁改造、集聚整合、控量升级;积极推动印染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着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国内先进染整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和国际重要印染生产加工基地。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三项:一是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充分利用滨海工业区绿色印染示范基地的有利条件,推动印染企业的兼并重组、集聚发展,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全县80%左右的印染企业在滨海集聚。印染产业的集聚发展可谓是一举二得。首先,通过搬迁集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有利于印染产业的升级发展。以2005年1.8亿吨排放量为基准,我们cod每年下降3.5%,但到2009年仍达1.85亿吨,实际并没有下降。其次,有利于内河水质的改善。我们实施新时期治水工程以来,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内河水质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主要原因在于污染源点多面广和河水流动性差,通过印染企业的集聚发展有利于减少污染源、增加水体流动性。印染企业的集聚发展主要是三条措施,即“发挥二个积极性、搞好一个配套建设”。首先,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采用排放权指标、排污费调节、老厂区退二优二或退二进三、技改贴息等市场化机制来推进;其次,是保护镇街的积极性,对财政收入分成、考核指标采取二至三年的过渡期;再次,是滨海工业区的基地要搞好职工公寓、商贸服务、染料煤炭、印染配件、坯布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搬迁集聚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工艺设备改造。对于以纯化纤织物为主的印染企业,要逐步淘汰大浴比溢流染色机,积极采用小浴比溢流染色机或气流染色机,并增加更新印染后整理设备;对于棉及棉混产品为主的印染企业,要积极采用高效前处理和先进染色工艺,加强后整理和在线检测与自动控制。三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力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