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严禁乱布点。标准化站的种公猪品种必须是杜洛克,全区从明年7月份起全面普及杜洛克配种,所差品种应及时购买。公猪圈舍面积必须达到9—10m2,公猪运动场必须达到7—8m2,保证公猪每天行走1公里。人工输精设备未配齐的户应督促配备到位,记录记载必须完善。留宿母猪舍必须限期修建,建议明年上半年全区对生猪人工输精站建设组织一次专项检查。
2、严厉打击布局外公猪的违法生产。全区有布局外公猪44个,布局外种公猪44头,品种单一,仅为长白或约克。这些公猪户既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又无《家畜人工输精员合格证》,长期非法作业,非法生产。这些户所购进品种性能低下,饲喂营养水平低,管理粗放,常搞掠夺式生产,随意早配,野交乱配,频繁配种,级进杂交和近交繁殖,严重影响了我区内三杂、内四杂工作的开展,严重违反了国务院153号令(《种畜禽管理条例》),应给予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下的罚款等行政处罚。
(三)继续抓好圈舍改造、扩建、新建工作,推进畜牧业健康养殖
1、传统猪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猪舍阴暗、光线不足。普遍为厦子屋里猪、牛混养,房屋低矮,既无窗户,又无透光口。阴暗的猪舍是造成母猪配种难的主要问题之一。二是既不防暑,又不保暖。农村猪舍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四周封闭的低矮圈舍,通风透气严重不足,夏季闷热。另一类是一面或两面无墙的开放式“凉亭”猪舍,冬季保温效果极差。三是无仔猪诱饲栏和保温设施。仔猪出生后和母猪生活在同一圈内,保育工作无特殊关照,靠挤堆或挤靠母猪取暖,母猪踩压仔猪严重,且黄白痢高,成活率低,生长发育差。四是地面潮湿,卫生条件差。部分户采取“清汤灌大肚”饲养方式,圈舍地平坡度不够,舍内长期积水、积尿,湿度大。一些农户利用母猪、肥猪积厩肥,导致多种疾病发生。五是猪舍面积不足,不宜大体格猪生长,不适宜规模养殖。由此可见,转变生猪养殖方式,关爱肥猪、母猪、仔猪居住环境,推进健康养殖十分重要。
2、抓好散养农户的圈舍改造。农村公共卫生的难题是什么?简单地说一个是水、一个是粪。解决的不好,受害的不仅是一家一户,引发的疫病危及的是公众。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圈工作、沼气工程、红层找水解决的就是农村公共卫生问题。这次内江、资阳爆发的人感染猪链球病事件的主要根源就是落后的圈舍和吃病死猪肉。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三改一建)工作,是我区冬春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改厨”革命将在农村妇女呼吸道疾病降低上起到积极作用;厕所和圈舍的改造在预防肠道传染病方面的作用将是愈来愈明显的。有统计表明,农村改厕改圈后,臭气和苍蝇密度分别减少了80%和96%,常见的寄生虫卵(蛔虫)杀灭率在70%以上,由此而降低了6—10月份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由此可见三改一建工作可使农村环境、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根本的变化。当前农村猪舍改造的主要办法是:(1)增设窗户,安装亮瓦,搬走猪舍上面堆放的杂物。(2)利用三合土、砖砌、石块、水泥、河砂硬化传统猪舍地面,舍内坡度为3%,走道高出圈地面5—10厘米。(3)母猪舍内增设仔猪保育栏,面积1.2平方米左右,栏内安装红外线灯泡或电热板等保暖设施。(4)安装自动饮水器,修建沼气池,建立“种、养、沼”循环经济结构。
3、抓好专业大户的圈舍扩圈(新建)工作。新建猪场、扩建猪场宜在低潮期进行。此时的种猪价低,仔猪价低,待肥猪出栏上市时,争取赶上肥猪、仔猪价格上升时机。低的仔猪价格和高的肥猪价格,将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发达国家养猪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