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品质和养猪生产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最积极的因素。猪的品种对养猪利润的贡献率为40%左右,因此品种改良是元坝猪业永恒的主题。既然品种这么重要,当前我们应该抓好哪几项工作呢?
1、总结93年、99年的教训,千方百计保护好现有良种母猪。93年末、94年初全国第一次出现大面积宰杀母猪,为1995年1月-1998年4月的肥猪高价位(3.5元/斤)带来了福音,同时为95年1月-98年上半年的仔猪价格上扬带来了实惠。由于仔猪高价格的诱惑,母猪存栏逐步扩大,导致了98年下半年-99年上半年的全国仔猪价格直线下降,99年全国出现了第二次大面积宰杀母猪的现象。2000年-2003年全国母猪存栏合理,仔猪价格保持平稳。2004年1月-2005年上半年仔猪价格直线飞涨,全国母猪存栏剧增,现已达到4000多万头,导致母猪存栏不合理。目
前,河南、湖南、四川、浙江、福建等省均出现了第三次大量宰杀母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两节”期间肥猪价格暴跌,仔猪价格暴跌。93年、99年的教训启示我们,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逢贵就赶,逢贱就砍”是最大的忌讳。稳定母猪就是稳定母猪饲养户,就是稳定生猪产业,就是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当前绝对不能盲目宰杀母猪,要积极保护我区的母猪换种工作成效,保护先进的生产力。
2、抓住仔猪低价位时期,积极选留后备母猪。当前选留,购进内三杂母猪和外二杂母猪的好处是:①购买成本低。外二杂母猪在肥猪高价位期的销售价为450-600元/头,现价仅为300-350元/头,每头节约150-250元。内三杂母猪在仔猪高价位期的销价为200-250元/头,现价仅80-100元/头,头均节约120-150元。②仔猪销售正赶上好价位。明年5-6月全部进入配种期,9-10月即可产仔,11-12月出售仔猪正赶上价格高位运行的大好时机。③有利于普及内三杂母猪。散养母猪户每户增养2-3头内三杂母猪,待明年上半年投产后淘汰内二杂母猪。这样做的道理:一是有利于保持我区母猪存栏总量稳中有升(“十一五”末全区能繁母猪存栏要求达到6万头);同时内二杂母猪减少,内三杂母猪增加,母猪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有利于打造元坝内四杂、外三杂仔猪的品牌优势。专业大户应重点购进外二杂母猪开展规模养殖,繁殖外三元仔猪,走自繁自养的道路,降低仔猪购进成本,杜绝引种疫病传播,充分利用良种猪饲料报酬高、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剥皮屠宰率高的优势,降低产肉总成本,缩短育肥期,提高年出栏批次,提高圈舍、人力的利用效率,扩大规模生产,体现良种、良法和规模效益。
3、及时淘汰劣质母猪。目前我区还有240多头黑母猪,年产仔近5000头。黑母猪所产的内二杂猪生长速度慢,出栏时间比内三杂猪晚10-15天,剥皮屠宰率低4-5个百分点,每头猪多耗100余斤饲料,折现金90余元,每百公斤毛猪少出肉8-10斤,少收入现金40-50元,若240头黑母猪长期存在,将对养猪户每年造成经济损失60-70万元。因此应将本地黑母猪和那些屡配不孕、产仔少、产奶少、母性差等种用价值低劣的母猪于今冬明春坚决淘汰,减少损失。
(二)继续抓好杜洛克公猪的普及,建好规范化人工输精站。人工输精技术是现代化养猪生产上品种繁育改良的重要手段,是世界各国在养猪生产领域推广最广、普及率最高的种猪繁殖技术,在养猪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各乡镇必须把此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1、以乡镇为单位合理规划布局,建好标准化人工输精站。要在母猪集中饲养区统筹规划建设种公猪站,原则上是小乡镇建1—2个,大乡镇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