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十分明显,仔猪价格波动的幅度最高时达到最低时的3倍(1999年6月,最低价为2.57元/斤,2005年3月最高价为7.6元/斤)。仔猪价格的波动与肥猪价格的波动基本稳合。
第一阶段: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全国仔猪业连续保持了四年高价位,全国平均价为5.5元/斤,平均每头仔猪盈利80元左右。第二阶段:由于母猪存栏过大,导致1999年仔猪价格猛跌。全年平均价:3.35元/斤,6月最低价:2.57元/斤。第三阶段:2000年至2003年全国仔猪价格恢复到4元/斤以上,四年保持平稳态势(2000年4.01元/斤、2001年4.33元/斤、2002年4.08元/斤、2003年4.32元/斤,四年平均价为4.19元/斤),头均仔猪盈利30元左右。第四阶段:2004年至2005年,全国仔猪价格迅速上升,并保持了16个月的高价位,全国仔猪平均价为6.70元/斤,平均每头仔猪的利润为128元,每头能繁母猪的利润为2300元左右。8月至11月仔猪价格直线下滑。
近十一年的仔猪生产实践告诉我们:肥猪赚钱时养殖场户拼命扩大仔猪购进规模,这是仔猪涨价的主要原因。肥猪跌价时养殖场户尽量压缩饲养规模,不购进仔猪,造成仔猪相对过剩,这是导致仔猪跌价的主要原因。仔猪价格高进,肥猪价格低出,必将导致养殖户亏损,这是今年购仔猪育肥户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进高出”、“低进低出”、“低进高出”是养殖场(户)历年盈利的主要经验之一。
二、当前养殖业为什么会遭遇这股低价“寒流”
(一)口蹄疫疫情致使猪肉出口受限。2003年四川猪肉出口15万吨,计活猪近300万头,创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外需推动了养猪生产,全国肥猪价(4.35元/斤)、仔猪价(6.59元/斤)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每头肥猪盈利200—250元,每头仔猪盈利120元左右。既推动了生猪品种改良,又刺激了粮食生产发展,养猪产业真正做到了效益最大化。在国际贸易一体化大趋势推动下,今年5月27日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首次对外公布了中国内地口蹄疫疫情后,中国猪肉出口受限,外销不畅。去年9月俄罗斯对中国肉食品全面“封杀”,又于今年4月中旬重申不能开放中国的畜禽产品市场,其理由是俄罗斯联邦兽医检疫局认为中国的动物传染病(口蹄疫)情况不明。我国每年向俄罗斯出口的冻猪肉,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由于出口市场的突变,冻猪肉出口全面受限,致使加工企业猪肉产品的平均销价每吨下降2000—3000元,致使生猪收购价格从上半年的每斤4元多降到目前的每斤2.60至2.80元,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近来国务院高度重视,吴仪副总理9月中旬访问新加坡时达成共识,新加坡从10月27日起全面解除对我国猪肉及其制品的进口限制。
(二)猪链球菌病冲击生猪产业。今年6—7月,四川资阳、内江等地县爆发了猪链球菌病,原指望9月份能打通的对俄出口通道被迫中断,对港、澳出口也被迫停止,其它渠道也基本堵死。疫情发生后的四个月以来,国内销售也相当困难。北京、上海、江苏、湖南、陕西、广东、重庆等省市对我省的猪肉构筑防线,全面封堵。仅以8月3号为例,全省在外被封存的猪肉达2.5万吨。很多肉类企业上千吨的合同猪肉不能发送,给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内外销售遭受了空前的困境。此次疫情的发生犹如“导火线”,引起城镇居民对猪肉消费存在恐慌心理,全国各地猪肉销售量,销售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7月下旬以来,四川猪肉销量下降30—40%左右,购销价格每斤下降1—1.5元,致使下半年养猪出现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