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不要搞弄虚作假,临时突击,不要搞花架子,应付检查。卫生创建活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尽心竭力为人民解难事,坚持不懈为人民做好事,注重实际效果。各级爱卫会要不断改进选评机制和工作方法,避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多采取暗访的形式,了解真实情况,帮助创建单位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确保质量。
第三,适应形势需要,进一步加强除"四害"工作。除"四害"工作历来是爱国卫生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对预防和控制鼠疫、流行性出血热、乙脑、登革热等媒介生物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降低媒介生物的密度,是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病媒传播疾病暴发流行的有效手段。开展这项工作不仅要靠政府组织、发动,还要靠机关、企业、学校、社会团体广泛参与,既要动员广大群众自己动手,除害防病,又要培育和规范除"四害"的产业,引导健康发展,防止生态污染。
第四,广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增强群众自我保健能力,这是做好卫生工作的基础。不仅要普及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职业病的卫生知识,还要普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让群众学得懂,会掌握。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 年)》,把"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相约健康社区行"和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讲究卫生,个个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在全国人大 届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特别是艾滋病、血吸虫病和肺结核病的防治。"这是 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目标。为此,在疾病控制方面,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今年是中央提出三年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年。我们不仅要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素质和能力建设,加强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灵敏准确、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建立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第二,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机制。保障公共卫生体系有序高效的运行,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经费保障机制。各地在编制"十一五"规划和2020远景规划时,要制订传染病和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时,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资源,落实疾病防治政策和干预措施。
第三,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新实施的《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建立有效、综合和协调一致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并明确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预防、报告、公布、控制、保障等方面的职责。各地要认真履行职责,抓好落实。进一步加强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重点抓好流动人口和集体生活群体的预防和控制、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减少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要研究制定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控制措施和相关政策,对流动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各地安排卫生资源必须考虑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
同志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爱国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决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