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初期,省妇联与《南方日报》合作,组织记者采访典型家庭,撰写专题文章《没有男人支撑的家》,以专版形式同一时间在《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强势推出,同时配发原省妇联林惠俗主席的精辟点评,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及媒体的重点关注,使"单亲特困母亲"作为一个特殊困难群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去年10月15日晚省妇联举办了《关爱满人间》专场电视晚会,推出了感人肺腑的单亲母亲典型,把援助活动推向高潮,得到了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热心人士的慷慨解囊。东莞市人民政府捐款50万元、家庭期刊集团捐款30万元、香港中国妇女会主席蔡马爱娟女士捐款30万元港币,他们都是积极参加援助单亲特困家庭的突出代表,在全省1288万元的援助款背后,还有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
二、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援助合力
为了扩大援助的覆盖面,加大援助工作力度,省妇联专门发文要求各级妇联做好调查摸底,向当地政府写出专题报告,提出建议,争取各部门重视支持,推动了援助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在开展送温暖活动时,主动邀请当地党政领导同行,使领导在百忙中了解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的实际困难,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当场拍板为这些困难家庭解决头等难事,推动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增加性别敏感。如春节前夕,省、市妇联领导到东源县慰问时,王志红副县长一道随行,当了解到43岁的下岗女工朱焕娇丈夫去世后,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艰难,品学兼优上重点高中的儿子面临辍学时,当即表示特事特办,县里每月补助300元用作学费、生活费,保证其完成学业。
二是在援助工作中,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为单亲特困母亲家庭解决住房、生产等问题。如遂溪、清新县妇联,抓住省妇联已援助单亲特困母亲家庭一部分资金的机会,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一点,有关部门支持一点,本人筹一点的办法,开展为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援建新居试点工作,推动援助工作项目化,在全省带了个好头。
三是在就医难的问题上,争取医疗卫生部门的支持。比如,今天在座的朱海文小朋友,原患肾病,在当地治疗了一年多,花去1万多元钱,也没把病治好,休学在家。云城区妇联了解情况后,及时向省妇联反映,省妇联马上向省人民医院求援,得到该院的全力支持。制定了谨慎、科学的治疗方案,由留美博士、肾病科主任石伟同志亲自主治,采用目前省内最先进的技术、最好的药,免费为小朱治疗,仅两个多月时间就使小朱康复出院,目前小朱的身体情况很好,准备下半年重返校园。
三、长短项目结合,全面开展援助
各级妇联在做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按困难程度,分轻重缓急,分批、分类施以援助。
一是上下联动送温暖。从去年11月份开始,省、市妇联全面铺开了送温暖工作,今年春节前夕,省妇联五位主席分别到汕头、韶关、清远、河源、茂名等地,深入到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慰问,了解她们生产、生活和子女入学情况,送出了娘家人的温暖。同时,各级妇联还帮助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安排生活,计划开支。河源市妇联代省妇联为双目失眠的廖长妹送去1万元援助款时,针对她家实际情况,安排镇妇联主席帮助保管好这笔钱,以廖长妹的名字将钱存入银行,设立专门帐簿登记开支情况。大埔县妇联帮助陈甘英婆婆将省妇联援助的1万元的8000元存入银行,主要用于外孙女今后的教育经费,送上2000元现金用作目前的生活开支。
二是实施项目援助,不搞一刀切。为了保证将社会各界的捐款用在刀刃上,今年在实施援助过程中,省妇联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了援助工作必须有形、有效、有重点、有项目跟进,跟踪服务的工作思路。因此,在今年母亲节期间,省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