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村妇女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增收致富。要通过争取政策、提供信息、协调资金、典型扶持、相互带动等措施,组织妇女领办、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高的农业科技项目,鼓励、扶持和发展妇女种养殖协会、编织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妇代会+协会+农户”的工作模式,运用妇联的组织优势与协会的专业优势,带动农户发展项目,提升产业经营的组织化、市场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庭院建设”、“巾帼建功”、“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创建等活动,使广大农村妇女在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加大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服务的力度。要把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作为妇女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千方百计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提供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拓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渠道和途径,推动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
(三)要在立足岗位建功创业中求发展
各级妇联组织要发扬创新精神,打牢妇联工作基础,以“党政所急、群众所需、妇联所能”确定工作着力点,扩大妇联工作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教育和引导各行各业女职工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参与本行业、本单位开展的各项自主创新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使广大女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要把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作为妇联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妇女转变择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推动妇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充分就业。要积极配合劳动等部门做好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工作。
(四)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立新功
各级妇联组织要按照县委确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把促进男女平等与和谐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一是切实做好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工作。以学习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维权工作力度,采取积极协调、源头参与、依法维权等措施,确保妇女在教育、就业、参政、婚姻家庭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并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维护妇女权益社会化工作机制,加大维权服务工作力度,努力为妇女特别是困难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切实做好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工作。妇女在家庭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以推进和谐型家庭建设为目标,通过开展创建廉洁家庭、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以及“美德在农家”、“双合格家庭”等创建活动,不断赋予“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新的内涵,充分发挥妇女在促进家庭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切实解决好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各级妇联要广泛组织开展“倾听妇女心声”活动,妇联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倾听妇女群众的要求,了解妇女群众的意愿,做好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维护下岗失业妇女、城乡低收入家庭、单亲家庭、老弱病残等弱势妇女群体的合法权益,竭诚为她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她们心中,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五)要在加强妇联自身建设中增活力
各级妇联要把加强妇联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妇联干部队伍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妇联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增强联系妇女、宣传妇女、组织妇女、服务妇女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