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安排上相互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渠道上相互补充,形成社会化、开放化的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对特殊对象实施“帮教工程”,帮助特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各级政法部门要加强小公民法制教育,防止未成年人犯罪;工会、妇联等部门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人教育,通过“结对子、一帮一”等活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四)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团结、教育、引导青年和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党的青少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是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要把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加强中小学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建设,积极推进社区团、队工作,不断扩大团、队工作的覆盖面。要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做团、队工作,选聘热心少先队工作、有责任、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要认真贯彻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积极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满腔热情地关注和解决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四、着力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打基础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解决一批实际问题,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转变思想观念。在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五个如何”,是我们在实践中应该认真研究和给予回答的五个重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要提升德育地位,强化德育育人、德育为先观念。要强化齐抓共管意识,整合社会资源,整合工作载体,实现由部门工作向全局性工作、由单纯的学校抓向全社会抓的转变;树立全面覆盖理念,实现由单纯的课堂教育、简单的灌输向覆盖所有未成年人群体、覆盖未成年人生活各个环节的转变。同时,要正确审视、思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能简单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眼光和一成不变的传统观念来观察未成年人思想状况,要看他们的主流和本质。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提一大堆不切合未成年人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的大而空的口号和高要求。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立足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客观实际,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
(二)改进方式方法。要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把握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未成年人可塑性强,喜欢崇拜和模仿,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这就要求广大成年人必须作好表率,努力净化整体社会环境;未成年人敏感率真,喜欢直观形象的东西,这就要求采用活泼生动的教育形式,从具体事情入手,把行为规范融于一言一行之中,而不是抽象、空洞的说教;未成年人喜欢独立思考,渴望得到尊重,这就要求把他们当朋友、当兄弟姐妹,而不是一味地把他们当作被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未成年人喜欢得到肯定和鼓励,有自己的认知标准和道德选择,这就要求改“堵”为“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感知,在亲自体验中积累人生经验,升华道德情感。因此,加强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