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勇敢的平罗人民为建设和保卫家园,演绎了一幕幕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平罗人民又积极地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历届县委、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平罗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截止2003年底,全县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17亿元,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23.2倍,年均递增9.6%;全县财政收入达到1.08亿元,比1978年增长9.8倍,年均递增9.98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6.99亿元,比1978年增长20.7倍,年均递增7.1%,粮食产量由8.24万吨跃升至22.68万吨。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工业总产值达17.33亿元,比1978年增长23.5倍,年均递增13.7%。目前,平罗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和资源开发为特征,以太沙工业园区为中心,以崇岗工业园和红乐工业基地为两翼的工业发展格局,已培育形成了冶金、化工、煤炭加工、造纸、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工业经济体系;以粮油、蔬菜、畜禽、林果四大产业为主的农业经济体系;以文化旅游、科技教育、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为主的第三产业体系。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化覆盖率达10.13%,人均绿地2.1平方米,城市供水达到100%,供热达到70%,城市化水平达到24%,整体功能不断增强。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和70%以上的村通油路的目标。邮电通讯事业飞速发展,现代信息网络覆盖城乡。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3亿元,比1978年增长11.8倍,年均递增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971元和3002.63元,比1978年增长13倍和34.7倍,年均分别递增11.1%和15.3%;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7.78平方米和25.14平方米,比1978年分别增长2.4倍和1.7倍。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科技兴平战略深入实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健康水平逐步提高。体育、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认真贯彻,民族团结局面进一步巩固。改革开放以来,平罗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两基”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等20多项荣誉称号。今日的平罗,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全县上下形成了心齐、劲足、气顺的良好发展局面,呈现了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所有这些,都载入了平罗发展的光辉史册,成为激励全县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宝贵财富。
奋斗伴随艰辛,成就来之不易。平罗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关键在于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身在外地心系平罗的各级领导和同乡的鼎力支持,有历届县委、政府班子和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平罗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平罗经济建设并为此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抚今追昔 感慨万千
平罗的奋斗历程,令人难忘,多年来创造的物质财富,为平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积累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