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作为重点,企业也要把支持银行发展作为重要责任,通过对信贷资本的供需行为来满足各自的经营需求,共同获取利益;另一方面必须恪守信用,认真履约,真诚合作,相互支持。只有这样,银企双方才能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求得共同发展,实现银企“双赢”的目标。
(三)加强银企协合作,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70%投向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负债70%来自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有近70%的国有企业经营亏损,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逾期、呆滞、呆帐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数超过20%。就我县而言,2003年以来,全县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达6.7亿元,不良资产比率高达35.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2个百分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仅要求金融部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而且要求在全社会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又要求银企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创建良好的信用体系。一方面加强金融机构自身信用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尽快建立信用环境等级评定制度、失信惩戒制度和各类信用评级标准,建立以信用征集、查询、评估、披露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规范企业经营中的信用行为,堵塞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漏洞。
二、要努力构建新型银企关系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与企业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共存共荣,谁也离不开谁。因此,银企双方都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努力构建新型银企关系。具体讲,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企业要正视银行金融风险,真正把资金用好用活。目前,我县银信部门的不良资产比率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少数企业粗放经营、缺乏监管,导致企业亏损甚至资不抵债,或者把银行资金体外运行,造成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大家都知道,在新的形势下,银行与企业都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讲究经济效益,企业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保证银行贷款健康运行,就会直接损害银行利益,进而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这样不仅会祸及企业自身,还会影响到小康ⅹⅹ的建设进程。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金融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要克服那种“会欠债的是才子,想还债的是蠢子”的观念,千方百计用好、用活资金,达到少投入、多产出、讲效益的目的。要按照规定及时还本付息,把企业办成“诚信”企业,坚决遏制不良债务的发生。
(二)银行要正视企业困难,强化金融扶持。现在,我县有很多企业产品有市场、有竞争力,就是缺乏资金。据一些企业主反映,由于银信部门存在“怕贷、惜贷”思想,贷款条件太严,手续繁琐,往往等到贷款批下来,企业已经过了生产旺季。当然,银信部门也有难处。但相对来讲,企业发展更难。银信部门必须清楚,只有支持企业发展,才能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各级银信部门要具有发展眼光,正视企业困难,强化金融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以赴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支持。一是要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发展生产。对大企业、大行业、大项目和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要一如既往、义不容辞地给予支持;对效益一般的企业,要把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和给予资金扶持结合起来;对不良债务多或资不抵债,但“有产品、有市场、有竞争力”和政府有意救助的企业,要配合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按照封闭贷款的要求给予支持帮助,使其尽快走出困境。二是要大力支持企业改革、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