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消息乘坐用船。当夜红军一个排分乘2只船渡过江,歼灭了对岸全部守军。然后依靠六只小船,在周恩来亲自指挥下经过九天九夜抢渡,红军指战员搏风击浪南来北往,于1935年5月,红军全部安全渡过了金沙江。等敌军赶到绞平渡时已是11天了,他们只能望着江水瞪眼。从此,中央红军跳出了被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的圈子,结束了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实现北渡长江的目的,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渡过金沙江后,红军继续北上,5月下旬挺进到大渡河口的安顺场渡口。大渡河是长江支流,河宽二、三百米,每秒流速4米,河水奔腾怒吼,两岸崇山峻岭,渡河非常艰难,蒋介石幻想,红军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又有几十万大军追击,红军插上翅膀也难飞过。但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杨得志率领的红一团勇士,在枪林弹雨中,十七名勇士驾一只缴获的小船强渡登岸,消灭敌军一个营,又缴获2只船,5月28日,迅速将一个师的战士运过去,完全消灭了沿河的敌人。由于船少人多,毛泽东果断下令,兵分两路,其余红军随即奔向离安顺场渡口以北160公里的泸定桥。泸定桥离水面几十丈,是由13根铁索组成,上面铺有的木板已被敌人抽走。桥对岸是泸定城,有2个团的守军。红军22位勇士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敌人炮火,攀着铁索爬过去,冲进城去消灭了敌人,后继者铺设木板。紧跟在他们后面的三连战士冲过来,敌人狼狈逃散,红军主力部队从泸定桥上顺利地渡过了大渡河这一难以通过的难关,完全占领了泸定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两个最动人的战斗场面。
红军渡过大渡河后,同年6月进入川康边境,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大山-夹金山,即大雪山。海拔4000多米,一上一下得走30多公里,进而狂风暴雨,时而雨加冰雹,野兽不敢走,鸟儿不敢飞,人上去呼吸也困难。那时红军衣服破了,草鞋也烂了,为了摆脱敌人追击,北上抗日,红军战士与残酷无情的风雪、冰雹搏斗。上山时气温在零下二、三十度,狂风、冰雹没头没脑地袭来,战士们又冷又痛,拼出浑身力气,踏着没膝的积雪一步一步地前进。以无比坚毅的精神,通过了大雪山。到了山脚时,李先念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前头部队已在迎接。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全军振奋,欢喜若狂。
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总兵力已达10万多人。1935年8月下旬红军进入了茫茫无际的大草地,方圆约600里,到处有陷阱般的无底死水潭。“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颈”。没有房屋,没有道路,连一块石头也没有,尽是些潮湿的野草和烂泥坑。当红军进入草地时,蒋介石断定,红军要想通过大草地,等于自己找死,所以用兵把守其它要道,唯独放开草地。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被吓倒,粮食吃完了吃野菜,甚至把皮带煮了吃,连树皮、书、纸等也当粮食充饥,有的同志因为得不到最低限度的热量,走着走着就倒在草地上牺牲了。最害怕的还有泥坑,上面硬下面软不留神就陷下去,越是挣扎越会陷下去再也无法出来,草地气候多变,有时浓雾弥漫,有时大雪夹带冰雹。晚上奇寒难耐,难得找块干地歇脚,同志们三三两两只能背靠背坐着互相取暖,闭闭眼睛养养神,在寒冷中度过漫长的黑夜,有时天亮起来有的同志已冰僵了。经过千辛万苦的七天六夜,经受风雨、泥泞、寒冷和饥饿的折磨,红军战胜重重困难,终于走出了大草地。
通过大草地后,决定北上陕西、甘肃,在艰苦的行军中,攻占天险腊子口,翻过岷山,浩浩荡荡地进入甘肃,征服长征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