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办事,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完善接待制度,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人员稳控在当地,实现矛盾不出村、初访不出乡镇、重访不出县的工作目标,切实减少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对极个别屡教不改、违法乱纪、无理取闹的上访人员以及组织、策划、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挑头人物,要在掌握事实、固定证据的基础上,严格依法依纪处置到位,绝不心慈手软。为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创建“平安信访秩序”专项工作小组,由宋振平、周克利同志牵头,刘顺坤同志任组长。
以上五个专项工作小组要根据主要工作任务及目标,各自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各乡镇要参照县里的要求和做法成立相应的专项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实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实。
三、落实措施,强化责任,确保“平安宁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一)必须继续坚持“严打”整治方针。要始终把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涉恶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侵财性多发犯罪和毒品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作为重点,坚决依法从重从快予以打击。要加大侦破力度,做到命案必破。对“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打击措施,遏制其高发态势。要建立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重点是建立和落实治安分析评估和预警、工作决策部署、政法部门配合制约、激励和督查考评等经常性工作机制。公安机关每半月对治安状况进行一次排查分析,为有效打击提供情报信息支撑。政法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依法制约、协同作战,形成整体合力,坚决防止以罚代刑、重罪轻判等打击不力问题的发生,确保及时有力地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公、检、法要建立以人平办案数、办案责任制、错案追究制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警的积极性,促进严打方针的贯彻落实。
(二)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创建“平安宁远”主要的大量的工作都在基层,基层工作抓好了,创建“平安宁远”就大有希望。当前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一中心五网络”。建立一个“中心”,即乡镇成立综治委及其办公室,党政“一把手”担任综治委主任,分管副书记担任综治办主任,并至少配备2—3名专干。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民政所等相关部门的力量,开展政策法制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村(居)
治保会、调委会工作,维护辖区的安全和稳定。建立五个网络,一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由乡镇综治办牵头,司法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民政所等相关部门和村(居)调解组织以及义务调解员、信息员参与,对辖区内矛盾纠纷每半月排查分析一次,对排查出来的问题严格实行“台帐”管理,明确分工,及时调处和化解矛盾,做到“抓早、抓小、抓了”,防患于未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治安群防群治网络。由综治办和派出所牵头,组织派出所和社区民警、村(居)治保主任、内部单位的安全保卫人员,构成群防群治网络,负责辖区内的治安防范工作。三是联防联治网络。由派出所和综治办牵头,构建辖区内的社区居委会之间,村与村之间,相邻的内部单位之间,村(居)民小组之间,户与户之间的联防联治网络,开展治安联防联治工作。四是街面巡控网络。由派出所负责,组织巡逻队对重点路段、复杂场所进行全天候巡逻,减少街面犯罪。五是处置突发事件联动应急网络。由县公安局牵头,武警、消防等有关部门参与,组建处置突发性事件应急分队,一旦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暴力恐怖事件以及重大突发性事件和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