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着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政企分开,使政府从社会资源的分配者变为监管者。“转化”,就是要向社会组织转移政府的社会职能,将政府目前所承担的技术性、服务性、协调性工作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加速政府部分职能向社会的转化。要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开、透明、讲求实效的行政审批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性审批。行政审批权减少了,弱化了,人人都想往机关挤的势头也就容易控制了。三是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总的要求是减少财政支出,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实行工效挂钩等形式,激发他们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有偿服务,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区别不同情况,有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要逐步改为差补单位、定补单位,有的差补和定补单位要改为自收自支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要积极探索农林牧渔场改革的新途径,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建立全新的运营机制,消除干部职工 “吃大锅饭” 的心理定势,妥善解决离退休人员工资和社会保险问题,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四是要营造有利于人员分流的舆论环境。让人们认识到,走出机关、走出事业单位,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发家致富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死守机关,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是无能的表现。从根本上解决千方百计进机关的问题,切实转变观念,开
创自主择业、艰苦创业、自我发展的新路子。第二,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搞好资本运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优化配置。通过资本运营推进资产重组,就能够使死钱变活钱,变包袱为财富。现在,一些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仍停留在看摊守业的层次上,习惯于自我循环、自我积累,宁可让资产闲置也不愿脱手让别人盘活。究其思想根源,就在于托管部门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企业留守人员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资本的本质属性在于流动,资本在流动中重组、在重组中优化、在优化中增值,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因此,要坚持把资本运营作为搞活企业的“金钥匙”,抓住当前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变化的有利时机,彻底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实行资本运营。既要搞有形资本运营,又要善于做好无形资本的文章;既要搞好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运营,又要搞好产权运营。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股份制改造吸纳资本,通过兼并联合优化资本,通过租赁拍卖盘活资本,通过改造引进嫁接资本,通过参股控股激活资本,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让那些处于闲置状态的资本在市场经济中迅速活跃起来。商业、物资、工业等系统都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资本运营问题,使现有资本在推进全县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搞好资本运营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行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具备条件的骨干企业尽快成为上市公司。要推进企业人事、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实现所有制、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第三,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民营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各地、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消除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土地使用、企业贷款等方面的政策性歧视,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支持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民营商贸企业向生产型和科技型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参股、控股国有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向规模经营和集团化方向转变,积极吸引县外大型民营企业来我县投资,逐步实现国退民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