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解决具体问题。唯上意识的产生是私心杂念在作怪,因为唯上,干好了是自己的政绩,干不好有上级承担,进可攻,退可守。此外还与我们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监督机制有直接关系。唯上意识对我们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毛泽东同志早在三十年代就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批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三、新一轮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具体工作寻求新的突破
破除上述各种思想障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推动由思想层面向实践层面转化,结合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实现由“共识”到“共为”的飞跃。
(一)要在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上求突破。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解决发展问题,必须靠改革创新来实现。在新一轮解放思想过程中,重点要解决四个问题。
第一,深化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2001年,我县全口径财政收入25300万元,其中可支配财力20000万元。从数量上看,收入确实不少,位于全省前列。但从支出上看,仅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就高达18000万元,占可支配财力的90%以上,而且这部分支出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照这个趋势发展,不但政府没钱办事业,将来吃饭都要成问题。由于大家都吃财政的大锅饭,导致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贡献不大,有的甚至阻碍了经济发展。无论从单位本身还是从全局来看,都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最终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减员,一个是增效。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减员是改革的首要任务,通过裁减富余人员,可以减轻财政负担,优化人员结构,明晰工作职责,最终还是为了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这个目的。因此,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减人,而是要通过人力资源的重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由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的转变,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但从实践看,效果不明显,在职人员不想往出走,外面的人还在积极往里进。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官本位意识在作怪。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彻底破除官本位意识。
一是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的价值大小,不在于当多大的官职,而在于为人民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也不在于是为官还是经商,而是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大家都知道,德大公司的董事长王秀林,原来是县委副书记,现在到德大公司工作,他的个人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反,如果做官不为党的事业着想,而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终究会被群众所淘汰。因此,只要是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好处,在机关当公务员、在事业单位工作是光荣的,从事个体私营和民营经济也同样是光荣的。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亲商、安商、富商意识,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商办企业,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尽快富裕起来。要用新的政治标准和经济标准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得失和社会地位,树立劳动致富光荣、安于现状可耻的思想观念,推进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要切实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要结合正在进行的党政机构改革,按照强化、弱化、转化的要求实行职能转变。“强化”,就是要强化地方政府区域性调控职能,把主要精力转到研究发展战略、实施宏观调控、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创造良好环境上来,认真搞好公共产品的生产。“弱化”,就是要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