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充实新的内容,处理好与“新三会”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适应集团管理创新的要求,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摈弃的关系。
昨天,总经理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集团24年的创业历程,风风雨雨,几经沉浮,这其中既有许多宝贵经验,也有不少沉痛教训,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继承和吸取。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我认为这24年中,尤其是近三年的经营实践中得出的并应继续的基本经验有:
1、经营理念。“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团结就有力量”、“资源就是财富”、“关系就是生产力”以及“以效益论英雄”等经营理念是xx人经营智慧的结晶,是集团成功的内在根据。
2、品牌培育。在资源配置上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倾斜,打造出“xx”、“xx”等知名品牌,形成一定的无形资产。
3、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地方经济发展宏观背景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有效整合,驾驭多种矛盾关系,敏锐抓住市场机会,使企业获得生存发展。
4、不良资产退出机制。内部资产的调整和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产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是集团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不良资产的清理,为保证企业肌体的健康和集团经济总体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5、文化力量。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孕育产生了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企业文化,拼搏意识,变革勇气,创新精神,是集团之魂。
这些基本经验是公司成功的基石,继承和发扬这些历久弥新的好经验好传统,有利于集团固本强基,有利于企业超越自我、后发先至。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十分警惕:旧的惯性思维、落后的思想观念,甚至封建的小农习气仍然存在于我们的队伍中,尤其是存在于我们的两级骨干队伍中,这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任其漫延下去,必将损害企业的机体,最终摧毁我们共同的事业。因此,我们务必给予高度重视,努力消除这种思想、观念、理念上的陋习。这个问题,我想谈三方面内容:
(一)关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决定着企业内在凝聚力的大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文化力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正是企业文化这一非经济的、非技术的因素导致了许多杰出企业的成功。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在广交会
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个企业要在国际上站住脚,就必须做强做大,而使企业强大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企业文化,这应该是一种价值观正确、全体员工都认同的粘合剂,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内在基础。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得到迅速发展的经验时发表过一份白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文化,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这三个要素的比重是,文化占50%,法规占40%,资本占10%。这说明,资本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文化要素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要成为集团当前求生存谋发展的必修课。事实上,在集团成长的24年历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公司也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自己一系列的文化氛围。其中正如前面所总结到的“拼搏意织、变革勇气、创新精神”,是集团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持之以恒和发扬光大。但是,另外一些文化糟柏,如“照顾哲学”、“裙带关系”、“面子政策”、“依赖思想”、“投机之道”等至今仍有市场,这些小农习气、封建思想仍不同程度地污染着企业的精神家园,离散着企业的凝聚力,化解着企业的士气。这是十分可怕的现实,对此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