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工作想转业等等。
应当承认,对高尚理想信念的追求与对物质利益的合理要求不仅是官兵的正常需要,也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讲:“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为,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因此,能否引导官兵正确认识和对待物质利益,不仅关系到保持我军政治工作的优势和部队的战斗力、凝聚力,而且是在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上必须应该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
我军是调试集中的武装集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惟一宗旨。根据我军这一性质,军队在运行机制中不能简单照搬经济杠杆原理调节利益关系这一准则。毕竟,军队是奉献多于索取的职业,而非用金钱、物质利益衡量价值的职业,正是军人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军人个体的行为不免带有不同于地方商业色彩的思想和行为,也即:应该首先想到的社会利益、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应该首先自学地、主动地为他人、为社会、为集体、为党的副业尽义务——而非个人主义;尤其要为国家和人民分居,时刻站在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高度上来。鉴于此,就要发挥各种方式、方法的机能,加强我军这种特殊性的教育,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任务等贯穿于物质利益原则的始终,从而达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努力把甘愿奉献变为官兵的自学行动。
坚持义与利的统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军队自身改革的深化,曾经被称之为“精神净土”的军营,也难免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出现这些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由于个人素质、自身善、技术水平、家庭困难等原因带来的实际问题;有的因为觉悟低、修养差造成思想认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有的中因为实际问题加重思想问题,有的则是因为思想问题看重了实际问题,因此抓好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义与利的结合点。因此,坚持义与利的统一,说到底就是把思想教育的精神引导与政策制度的利益保证结合起来。因为政策制度往往比思想教育更具有全局性和稳定性。如果说战争年代我们在政策制度上受到种种条件制约、在计划经济时期对此没有引起跔重视的话,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注意做好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的工作。因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法制经济。思想教育要求军人到边远艰苦的地区工作为荣,与此同时,必须将相适应的物质待遇与艰苦奋斗精神相结合;思想教育提倡军人安心在部队服役,与此同时,应该将坚持战斗力思想与保障退役后比较优厚的待遇相结合。因此,积极的思想和行为必须在政策、制度上得到鼓励和保护,融思想教育应付显得苍白无力,就没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当然,我们在重视和关心官兵的切身利益时决不能以利代义,更不能简单地给钱给物来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简单认可钱的威慑力。要坚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都是提高广大官兵觉悟的有力武器。
三、疏与堵的关系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疏与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不能只重视两方面,却忽视另一方面。疏与堵的这种辩证统一性可以推出疏与堵的这样一种关系:疏是堵的前提和基础,堵是疏的补充和辅助,两者缺一不可。对于官兵因各种原因引发的现实思想认识问题,可通过循循善诱,疏通思想,采取民主、讨论、批评、耐心说服的方法,把官兵头脑中非无产阶级思想引导到无产阶级思想上来。因此,对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属于思想认识的问题,只能进行疏通和引导的方法加以解决,企图用行政合理化建议,强制方法去解决思想问题,不但没有效果,相反还会有害。当然,如果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