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万亩罗非鱼养殖基地和鲜活水产品交易市场。三是品牌化营造发展环境。加快县民族体育运动中心等一批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宣传推介《中国*壮族坡芽歌书》,提升文化品位,以文化、旅游资源招商,为*发展铺开新的道路。
(二)体制机制实现新突破。一是林业投入机制有突破。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决定》、《金融机构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2个林改配套政策,探索出了一条既能解决林农的投入不足问题,又可促进林农增收的发展之路。1-9月份,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2050万元,同比增长18.3%。二是农业产业化助推机制有突破。制定出台《*县种植养殖大户以奖代补扶持办法(试行)》,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对规模农业生产项目、特色农畜产业品牌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种养大户除得到现金奖励外,还可享受优先贴息贷款政策。三是干部评价任用机制有突破。出台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到企业挂职锻炼办法,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2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任乡镇长、局长(主任)、经理(厂长)助理等职。制定出台《*县行政执行力考核办法(试行)》和《实施细则》,对各行政部门负责人的工作绩效、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质量等进行考核,定期通报,年终奖惩。建立科级领导班子及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将干部考核由单一评价向“干部群众+乡镇+县直部门+县处级领导”综合评价转变,从工作实绩上评价和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执行力、创新力和凝聚力。四是县城管理体制有突破。出台优惠鼓励政策,退出县城区客运三轮摩托车营运,新投放公交车10辆、出租车70辆、观光车10辆,推行环卫事业市场化运作,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城区干部职工卫生大扫除日活动,有效整治了县城环境卫生,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五是教育激励机制有突破。制定出台《*县教育教学奖励办法(试行)》,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和吸纳社会资金注入,奖励全县办学质量高的学校和优秀校长、教师、学生。2008年学年度,共投入资金70多万元,奖励先进学校15所、优秀教师174人、学生94人、先进教育工作者50人。
(三)对外合作跃上新层次。一是与沿海地区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广西、广东等地考察学习,先后与广西防城港区和广东乳源县确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加强经济文化、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广东乳源县派出4位水利开发人才到我县挂职交流,分别担任县长助理和局长助理,帮助我县进一步研究、规划近期、中长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将郎恒河流域梯级电站开发装机容量从原来规划的1.2万千瓦提升到10万千瓦以上。二是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完善投资优惠政策,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逐步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程序,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重点,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制度,加大全县矿产、林产品资源精深加工、水能资源开发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1至9月份,共引进新项目10个,协议总投资21.9亿元,占全年任务7.5亿元的292%,到位资金4.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4亿元的110%;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1.87亿元,同比增长12.5%。
(四)干部作风实现新转变。以开展“党政领导大接访大下访”活动和民情恳谈活动为载体,各乡镇、各部门领导干部积极深入乡镇、村组、学校、企业、厂矿等进行现场办公,认真听取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信访问题和“急、难、盼”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责任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