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双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又注重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在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上动脑筋、下功夫、见成效。
1、提高领导重视的程度。各镇(街道)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把“双建设”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把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任务,作为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担当起领导责任。要经常就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搞调查、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为基层工作的开展创造政治条件和环境条件。各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按照职能分工和工作特点,把基层思想道德建设、文化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切实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参与,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双建设”的进度能按时完成。同时,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让群众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中接受教育、享受实惠、感受文明。
2、建立健全的制度。首先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把群众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信号。通过调研来了解情况,排摸本地的重点、难点和倾向性问题,查找根源,提出工作意见。其次要建立健全基层建管责任制。要在理顺条块关系上,分解工作任务上,落实责任单位上建立健全“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的工作责任制,把责任细化到人并签订相关的责任书。特别是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谁批准、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并严格履行管理职能追究制度。
3、加大资金投入的强度。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个人捐资、社会筹资、银行融资、引进外资、利用民资等多种办法,进一步拓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资渠道,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实力较强的镇、街道要重在提高文化阵地的档次,完善文化阵地的功能,加强对文化阵地的管理。实力较弱的镇、街道要花少钱多办事,力争消灭文化阵地“空白点”。今明两年,市财政将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和农村文化示范户的补助与奖励。各镇、街道虽然都制订了相应的补助政策,但有的还比较勉强,我们要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要在资金上有充足的保证,镇里出台的政策能高就尽量高一点,如果有困难的那么已经承诺的一定要兑现。
4、完善有效运作的工作力度。要建立健全动态分析反馈制度,摸准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要建立健全检查考核制度,把“双建设”工作列入镇村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镇、村文化活动阵地建成后,要特别注重作用的发挥,要按照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科学设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今年年底前,市里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镇、街道的“双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将给予表彰奖励。
5、拓展宣传
覆盖的广度。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传播快、覆盖广、受众多的优势,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形式,积极宣传各地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