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常委班子向全县在职正科级(实职)以上干部、在县城区居住的副处级以上离退休干部、部分企业和社会人士征求了意见,共收到意见建议352条,梳理出群众提出的问题103个。县大讨论办公室向县、乡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类企业人员和各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等共发放征求意见表615份,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3520条,归纳梳理为254条,基本找准了我县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环境、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征集到了大量、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效明显
通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县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激发和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热情和干劲,营造了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发展思路步入新境界。一是规模化布局产业。依托交通、资源、物流等优势,沿衡昆高速公路、国道323线和富田公路沿线大力发展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林业、畜牧业、渔业产业,规划实施油茶120万亩、八角、速生丰产林各100万亩、60万亩核桃、50万亩膏桐,5万亩茶叶、5万亩商品蔬菜,力争把**建成沿海发达地区农产品、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目前,全县已经形成46.9万亩八角、29万亩速生丰产林、12万亩油茶和4.16万亩核桃等特色产业。二是规范化建设区域性交易市场。以普阳煤矿为依托,加快技改扩建步伐,建设煤炭交易市场;以金矿为龙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锌、钛矿精深加工企业建设步伐,引资对铁、锰、铅锌进行规模开发,逐步形成一条采掘、运输、精深加工和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建设矿产品交易市场;以林改及配套政策的出台为契机,组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加快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建立联户经营经济体、股份合作制林场和“公司+基地+林农”等涉林新经济组织,促进全县林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发展。目前,全县已成功引进了红森木业和通轩木业等木材加工企业,林业支柱产业正在开成;立足百色水利枢纽云南库区水域面积,积极引进渔业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建设万亩罗非鱼养殖基地和鲜活水产品交易市场。三是品牌化营造发展环境。加快县民族体育运动中心等一批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宣传推介《中国**壮族坡芽歌书》,提升文化品位,以文化、旅游资源招商,为**发展铺开新的道路。
(二)体制机制实现新突破。一是林业投入机制有突破。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决定》、《金融机构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2个林改配套政策,探索出了一条既能解决林农的投入不足问题,又可促进林农增收的发展之路。1-9月份,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2050万元,同比增长18.3%。二是农业产业化助推机制有突破。制定出台《**县种植养殖大户以奖代补扶持办法(试行)》,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对规模农业生产项目、特色农畜产业品牌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种养大户除得到现金奖励外,还可享受优先贴息贷款政策。三是干部评价任用机制有突破。出台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到企业挂职锻炼办法,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2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任乡镇长、局长(主任)、经理(厂长)助理等职。制定出台《**县行政执行力考核办法(试行)》和《实施细则》,对各行政部门负责人的工作绩效、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质量等进行考核,定期通报,年终奖惩。建立科级领导班子及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