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切实增强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认识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国之大敌,党之大敌,民之大敌。党风、政风的好坏,事关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这是古今中外兴亡历史的一个铁律。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腐败,党的十六大再次把坚决防止和反对腐败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提出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也发表重要讲话,确定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和思路。各党委、各部门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务必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务必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
近年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快,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让各级干部和全市人民群众在良好的党风廉政环境里,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还在继续滋生蔓延。现在我们的工作条件好了,生活质量高了,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确实滋长了自满情绪和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思想,对事业的追求和责任感、使命感大不如前了,热衷于揣摩领导意图,只关心个人的升官晋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甚至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跑官要官败坏党风政风;趁改革和法律、管理不完善之机,骗汇逃税、化公为私,侵吞国有、集体财产;执法部门乱收费、乱罚款问题时有发生,甚至贪赃枉法、知法犯法,这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不满。去年我市纪委查办的案件,党内立案就达到了74%左右。由于我们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期,各方面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健全,符合国际惯例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又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建立和完善,新旧体制和机制之间的碰撞、摩擦和冲突不可避免地在制度和管理上形成真空和漏洞,使得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有了客观条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市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更加突出。这就使得腐败分子利用体制漏洞,钻政策的空子,打“擦边球”,甚至“闯红灯”。比如说,行政审批制度滞后于市场经济发育,为个别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提供了条件;个别部门在行使管理职能时受利益驱动,随意扩大收费权限,收费、罚款越多,得到实惠越多,助长了腐败风气。同时,各种腐朽思想根深蒂固,脱离群众的危险依然存在。我们党的主流是好的,我们*的干部是靠得住的。但不可讳言,我们的党风政风还不尽如人意,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如果不注意加强党的建设,不努力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不着力克服党内存在的问题,势必影响我们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进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这都深刻揭示反腐败斗争仍是当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急需解决的紧迫任务。
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服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保证发展,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第一要务。因而,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惩治腐败,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动摇。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