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商气、彰显特色、一体发展”的要求,加快中心城市和三个县城建设,打造现代化中等城市群。大力实施人口“倍增计划”,力争到2015年,中心城市人口达到75万,沭阳县城区达到60万,泗阳、泗洪两县城区均达到35万以上。充分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调控手段,推动房地产业稳健发展。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中心城市危旧片区改造力度,让更多在城市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民转化为市民。今年,中心城市要完成危旧片区改造150万平方米,全市要新建商品房65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40万平方米。加快实施园博园、中心城市水系沟通、运河湾自然农园、第二水源地、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建设,依托发展大道规划建设中心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和品位。二是切实加强“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树立“镇当城建”的全新理念,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加快产业集聚,完善功能配套,促进商业繁荣,广泛吸纳人口。到2015年,全市8个省级重点镇建成镇区人口5万人以上的“小城市”,14个市级重点镇的镇区人口2万人以上,一般乡镇的镇区人口1万人以上。所有乡镇要对镇区规划进行新一轮修编,高品位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配套,不求面积扩大,但求精致完善。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免费的养老保险或者土地流转入股加入农村合作社,农村宅基地置换小城镇住房的“双置换”机制,鼓励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返乡就业创业农民一步进城入镇。三是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继续按照“集中集中再集中”的原则,抓住农村“平改楼”的机遇,鼓励农民自建、代建、共建,严禁开发商下乡建房,严禁城市居民下乡购房,最大限度保障农民自主建房、低价住房。积极探索宅基置换、地随人走的建房机制,做到建新与拆旧衔接推进、新房入住和老宅置换同步落实,确保年内具备入住条件的集中居住区入住率达到60%以上,老宅基置换率达到80%,每个集中居住区达到500户、人口在2000人以上。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集中居住区的宜居度和吸引力。四是不断提高土地供给保障能力和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强土地使用税征收工作,增强集约节约用地意识。积极做好用地大文章,多争取省留计划和“点供”指标,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产业结构升级项目、民生工程项目的用地需求。深入推进土地“三清”,加大对闲置、囤积土地的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工程”建设,确保年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2.5万亩以上。
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增加“三大收入”上求突破。生态高效农业是基础产业、富民产业,也是*最有可能在全省率先崛起、走在前列的产业。要围绕建设“中国知名、江苏第一”的目标,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坚持扩量与提质并举、园区与龙头共建、品牌与市场齐抓,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优化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按照“整体推进、连片开发”的要求,年内每个县(区)建成1个万亩连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个以上市级产业园,力争把园区建设成为科技示范平台、种子种苗基地、产业带动载体。特别要增强农业高科技的“核心智慧”和“系统集成”,依靠荷兰瑞克斯旺,做成世界中纬度的育苗中心。今年,要确保新增高效农业40万亩、高效渔业1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0万亩。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大力开展“龙头企业提升年”活动,加快天津宝迪、广东温氏、江苏雨润、南京卫岗、益客食品等项目建设。加快启动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集中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