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三是着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教育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来说,必须坚持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人才培养。要按照实现教育精明增长的要求,抓住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农村义务教育扶持的政策机遇,狠抓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三个重点环节,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力争创造更多*教育的“高山”。始终把培养更多满足地方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严格执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学生本地就业率、市外招生、与西部合作办学“三项考核”,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加大“以奖代投”力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当前职业教育的好势头,确保年内职业学校学生本地就业率达到35%;普职比调整为4:6。大力实施“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深入推进“双百工程”和专业技术人才“135工程”,力争年内引进市级领军人才30名以上,其中入选省计划10名以上。四是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围绕到2012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按照“重心下移、帮扶到村、落实到户”的要求,全面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坚持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贫困户收入为中心,广泛开展“五方挂钩”、“牵手脱贫”等活动,积极推广“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官+贫困户”等帮扶模式,确保年内2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四、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实现新目标,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新考验。要以提高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
1、深化学习实践活动,建设充满活力的基层组织。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科学发展的活力源泉也在基层。要围绕“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和谐*”的主题,坚持上下结合、二三批联动,强化整改,跟踪问效,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打造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要求,创新设置方式,探索“机关+村居”帮建、“村居+村居”统建等方式,切实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目前,我市党员队伍结构还很不合理,党员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为3.8%,比全省少0.8个百分点,其中55岁以上老党员占37.2%,初中以下学历占47.7%。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在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复员退伍军人、经纪人、返乡创业人员、企业技术骨干等优秀青年群体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结构,提高党员素质,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2、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打造勇担重任的干部队伍。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和推行公推公派、公推公选、竞岗交流、挂职锻炼等选人用人方式,制订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初始提名办法,加大从基层优秀公务员和大学生村官中选用干部的力度。建立健全在一线识干部、从基层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考评机制,既要考核招商引资、工业突破、项目推进等事关发展的“显绩”,也要考核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维护稳定等影响长远的“潜绩”;既要考核任职干部,也要考核挂职干部;既要考核正职,也要考核副职,决不让老实人吃亏,决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3、强化敬业奉献意识,营造富有激情的干事氛围。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要时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昂扬向上的干事激情,坚决摒弃“小城市好生活、小地方好做官”的思想,坚定不移促发展,全力以赴创一流,以干部创事业引领全社会创大业,以干部的拼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