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一、关于去年全市工作的总体情况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发展势头更加强劲。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0亿元,增长14.1%;财政总收入130.2亿元,增长41.3%,登上了百亿台阶;一般预算收入63.1亿元,增长35.6%,在全国333个地级市中跻身百强行列;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45亿元,增长4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4亿元,增长19.1%。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创造出逆势攀升、后发快进的“*速度”。
二是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推进江苏沿海开发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东向战略”,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力打好招商引资“211战役”,扎实开展“亿元大项目推进年”活动,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89个、新开工57个、新竣工22个,竣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57亿元;翔盛粘胶、德华纺织、金鑫轧钢、景茂针织、海欣工业园、晶鼎科技等一批大项目相继投产,可成科技、德力化纤、晨风服饰、赐富工业园、宝迪食品工业园、彩缘新材料、秀强光伏科技园等一批大项目进展顺利。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林木加工、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支柱作用明显,机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高效农业迅猛发展,新增高效农业36.3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0.5万亩;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启动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638个,累计新建住房5万多户;农村面貌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
三是创业文化深入人心,内生动力更加增强。大力弘扬“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鼓励支持创业的机制更加健全、政策更加优惠,全民创业、自主创业、勇创大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全面推广“三来一加”、“创业行动村村行”等模式,加速推动创业文化向创业实践转变,创业实践向创业经济发展。全市新增“三来一加”项目3522个,新增从业人员27.5万;一年来,新增私营企业6709家、个体工商户4.86万个,累计分别达到2.4万家和12.6万个。
四是民计民生明显改善,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80元,均增长12.5%,位居全省首位。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吸纳外地就业1.15万人。加大住房供给力度,新增商品房83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52.6万平方米,累计筹集廉租住房1943套,新增874套。各级财政对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投入明显加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五险”扩面合计新增17.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扎实推进“平安*”、“法治*”建设,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明显提高。
五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保障更加有力。围绕“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和谐*”的主题,扎实开展第二、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实施“六新”培训工程,着力打造干部队伍“素质全面、引领潮流”的鲜明特质。以惠民党建为总揽,扎实推进“强基工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公开选拔、公推公派、公推公选等方式,加大干部交流和选拔力度。引导和扶持大学生村官投身创业富民实践,“创业型”大学生村官成为全国响亮品牌。狠抓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跨越发展中开拓奋进,在应对金融危机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