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13万城镇居民纳入医保范畴,城镇医保最高支付限额由3万元提高到4万元,争取1100万元资金解决了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和谐*建设不断深化。开展“春季严打”、“除五霸、抓五小、治毒害、端赌窝”等专项行动,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全市94个参学单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共为群众办实事168件,社会反响良好。
三是工作上水平,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了新成效。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牛鼻子”工程,作为推进*中部强市建设的“引擎”工程,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检验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三区三园”为载体,大力实施“三个一工程”,即: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培养一批排头兵企业、扶持一批成长型企业,大力培植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突出抓好了金华润4030工程、永安药业延伸扩规等26个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油气开采、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冶金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施“亿元企业技改工程”、“重点项目强企工程”等,推动莱克水产、华山水产等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建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水产品加工园区,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抓住汉宜铁路客货站建设机遇,全力建设江汉平原区域性物流中心,打造“大物流”。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围绕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抓住作为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市”机遇,以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热电联产和产业产品链延伸等形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目前,我市化工产业已形成了核心产业链、深度加工产业链、三废转化产业链等三大循环经济链。城乡统筹步伐加快。认真做好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暨中心城区设计评审、全市村镇总体规划编制等工作,形成了从城市建设到村镇建设的完整规划体系。全面推进十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强力推进东西城区对接,广泽大道升级改造有序推进,东环路即将全面贯通,城市新区新周中路、318国道复线、曹禺公园二期等工程完成了地勘、布点放线等准备工作。以襄岳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为重点,抓住“江汉平原生态文明交通示范市”建设契机,集中项目、整合资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其中地区生产总值95.81亿元,同比增长6.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73亿元,同比增长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7亿元,同比增长1.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00.02亿元,比年初增加23.1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4.93亿元,比年初增加9.16亿元;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73亿元,同比增长26.7%。
四是发展有保障,在构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了新突破。确立了“打造发展优势,建设中部强市”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即抓住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启动、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大开放战略,以招商为手段,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全力建设“三区三园”,着力打造“五个百亿工程”,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建设,不断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先后出台了《*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市三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全市共废止制度43条,修订制度192条,新建制度76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