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出发,最大程度地利用好现有公益设施,最大程度地整合好公益资源,切实承担起社区服务牵头组织职能。
二是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着眼于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深化村民自治,落实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着眼于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支持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部署开展农村新社区建设工作,以“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福祉”为宗旨,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功能。推动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之家、卫生服务站、警务室等场所建设,丰富农村社区服务内容,提高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治安调解、文化体育、卫生计生等公共服务水平。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努力营造社会和谐。
一是要全面深化老龄工作,积极应对老龄社会需求。据初步统计,我市60岁以上人口已达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13.8%,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市已进入老龄社会行列。为此我们要未雨绸缪,夯实基础,积极应对。要进一步健全乡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确保老龄工作有人管事、有人办事,推动老龄工作顺畅运转。要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扶持成立老年协会,充分发挥其自我服务、联系纽带作用。全力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工程建设,开辟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全社会关心老年人、支持老龄工作的养老服务社会化机制。探索以村(居)委会牵头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或邻里互帮机制,缓解空巢家庭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要充分把握公众养老服务需求,构建以国有福利院、农村敬老院为骨干、民办福利院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是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帮扶困难群体。要进一步加大对慈善事业的宣传,努力使全社会形成“共同支持慈善工作、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氛围;广泛整合市内外资源,努力创新慈善资金募集方式;认真组织“慈善一日捐”活动,大力做好慈善基金募集工作。全面推进城乡慈善超市设置工作,夯实实物捐赠与输出平台,让利于困难群众。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救助活动,充分发挥慈善救助应急作用。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夯实民政工作发展基础
我们要以开展“两年”活动为契机,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强化能力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夯实民政工作发展基础。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要把民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政府负责同志要经常、主动了解民政工作情况,指导帮助民政工作,加大检查监督力度,认真研究解决民政工作的实际困难,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把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
(二)加强协调配合。民政工作业务面广、涉及环节多、工作难度大,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民政部门要主动与各部门、各单位加强联系和协商,并注重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打基础。各部门、单位要充分理解、大力支持民政工作,努力形成分工合作、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措施保障到位,上下联动一条心、左右协调一盘棋,共同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
(三)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要通过向上争取与财政自筹的双向途径,安排好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社会福利和抚恤补助所需的资金,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