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学为民、治学报国”是一种始终保持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责任;是一种始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团结合作的胸怀;是一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情怀;是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也是一种严谨求实、戒骄戒躁的学风。它既是人民大学这所从战火中走来,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学革命精神在新时期的概括,又是人大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种弘扬。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大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特色强校、内涵提高、质量第一”的发展道路,在各项事业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所有这些正是“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精神的具体体现。
身处这样一个改革发展的时代是幸运的。我们的国家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我们的学校也正在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阔步前进。去年3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我校参加了“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的开幕式,并对人民大学作出了“发扬传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重要指示,为学校新时期的建设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出席的第一个公务活动选择在人民大学举行,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大学的亲切关怀、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这是对学校70年来“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光荣传统的肯定,是对学校新世纪以来“特色强校、内涵提高、质量第一”的科学发展道路的肯定,是对学校奋力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的肯定。
身处这样一个改革发展的时代也是责任重大的。作为学校的主人,大学生是“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学生展现的是学校的成就和风采,代表的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
一、弘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精神,就要立志高远,胸怀人民
中国人民大学从战火中走来,得以“中国人民”这一神圣的称号命名,既是人民大学的无尚光荣,又是人民大学的神圣使命。作为人民大学的学生,应当对“人民”这两个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她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宗旨,也是我们全部力量的源泉。温家宝总理2007年五四青年节来我校看望青年学生时,曾经对广大同学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大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有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勇气,要树立对祖国和人民强烈的责任感。他深情地指出,“只有对国家和人民爱得越深,我们的这种责任感才更为强烈。这是我们学习的动力、生活的动力,也是将来工作的动力”。总理的这番话揭示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根本的道理。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我们国家变得强大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了,但与此同时,拜金主义、物欲横流、奢侈浪费、诚信沦丧等也相当程度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并已不同程度地影响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有的同学斤斤计较个人利益,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有的同学把读书学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