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创新科级干部竞争上岗机制,推动干部队伍的优化配置;创新适宜人才集聚机制,打造**人才高地。二是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组织设置,推广联合党支部、特色党支部等新型组织设置模式,探索研究联合党支部作用发挥的途径、理顺党员组织关系等问题;创新工作载体,继续加强“一会一站一中心”载体和党员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探索社区党务工作者准入、考核、激励机制。以“拓展覆盖面,扩大影响力,增强有效性,推进规范化”为要求,落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重点强化非公企业组织设置、活动开展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三是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途径。多途径筹建党员关爱基金,健全困难救助制度,依托党员服务中心(站),形成覆盖全街的党员关爱服务网络,对生活困难党员提供救助,对创业党员提供政策扶持。进一步深化“双结对”工作,推广党员志愿服务的特色做法,积极鼓励和引导党员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四是要创新党内民主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参与、管理、监督作用。推进党务公开,深化党代表常任制工作,规范和完善各级党组织议事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2、在“文明城区”创建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抓实基础性工作,做优亮点性工作,全方位提升街道的文明素养和对外形象
对照创建指标和要求,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狠抓居民素质教育,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明是人的文明、人的素质。有了高素质的人,就有了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增强人的素质,核心是要在提高人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健康素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在创建中,要着力加强全民思想道德教育,引领市民追求文明、崇尚科学。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加快构筑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充分发挥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载体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创建的过程成为市民追求文明的过程,成为展现新时期市民精神风貌的过程。二是要狠抓市容市貌改善,优化**管理水平。市容市貌是城市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是创建文明城区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要在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一系列城市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下功夫有效解决好城市管理中一些症结性问题,推动城市管理水平上新台阶。三是要狠抓服务水平提升,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城市服务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与市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在创建文明城区过程中,要将为民办事融入其中,以改善投资软环境为重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四是要狠抓创建载体建设,形成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创建文明城区是一项综合性的群众创建工作,只有将创建活动落实到基层各项工作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才能真正避免创建工作流于形式,确保创建效果。要把文明城区创建与和谐社区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互为推动、互为促进,使创建内容真正深入社区,创建成果真正为群众所享。要高度重视并重点解决好创建中的问题指标和薄弱环节,通过重点指标的达标来促进创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全街行动,团结协作,以思想的解放打赢“双创”攻坚战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