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餐饮的整改树立了榜样,也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质监部门在食品小作坊整改中,对条件较好的小作坊,直接按qs认证要求指导改造,推动企业向更高目标跨越,取得明显实效。这些经验和做法为今年的整治工作积累的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实践基础。
(四)提升了质量
通过去年的整改,高桥镇“十小”行业的质量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十小”行业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基本消除,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得到强化。一是通过资金投入,“十小”企业硬件设施有了明显提高。墙体明亮了、场地宽敞了、设备更新了、卫生清洁了,特别是一些食品小作坊通过改造,已基本达到规范要求,今年开始申请qs认证,马上就要摘掉“小作坊”帽子。二是通过教育培训,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在试点阶段,累计培训人员1500人次,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三是通过制度规范,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得到加强。制度上墙,明码标价,商品堆放整齐,消防安全到位,进出台帐齐全。四是通过违法行为查处,安全隐患逐步消除。在整改中,取缔关停一批(无证无照)小餐饮、小食杂店和小农资店,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
二、坚定信心,全面推进“十小”行业整治工作
按照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十小”行业整治工作为期三年,去年是“试点年”,今年是“全面推进”年,明年是“规范提升年”。今年的工作最为关键,省“十小”整治领导小组已经确立今年的工作方针是“全面铺开、有序推进、基本完成”,工作目标是70%乡镇基本完成整治和规范任务,每个乡镇80%“十小”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范标准,各牵头部门所牵头的“十小”行业生产经营单位70%达标。我市是全省相对发达地区,按照建设“富裕阳光之城”的战略要求,我们确定的目标不能低于全省的这些指标。 希望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发扬“干字当头”的精神,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打好、打赢全面推进“十小”整治的主动仗。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能到位。在去年整治中,试点乡镇和绝大部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于认识到位,工作卓有成效,但也有个别部门,对“十小”整治的重要认识不足,工作上比较拖拉,督促企业整改力度小,服务不到位,信息报送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的质量,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
“十小”行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开展“十小”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王建满副省长在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有非常精辟的阐述,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第一,要清楚地认识“十小”是一件大事。全市有 “十小”经营店超过8900家,我们每天的“烧、吃、用、行”都与它发生关系。从生产的层面来看,它直接关系到几万人的就业和生存问题;就消费的层面而言,它直接影响到几十万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问题。“十小”安则国泰民安,“十小”不稳,轻则一家家业难保,重则影响国计民生。所以,“十小”不小,事关重大。“十小”行业规范发展了,部分群体的就业收入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就得到保障,民生就得到改善;“十小”行业萎缩、混乱了,社会平稳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对于这样一个承载着大事、影响着大局的行业,我们必须充分地重视它、认真地面对它,而没有任何理由去忽视它。第二,要清楚地认识“十小”是一件要事。“十小”整治工作与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相连。今年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徐文光书记对全年的工作提出“二十三个狠抓”的要求,其中两个狠抓是“民生改善”和“平安稳定”;在今年市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张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