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等为重点品种,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为重点环节,分阶段、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实施专项行动。要突出整治儿童食品,整治食品包装、印制业,整治保健食品冒充药品欺骗群众的行为。特别要注意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小工厂、小作坊、小加工点以及小摊小贩制假售劣的违法犯罪行为,一经发现,要严厉查处。在药品领域,要集中整治农村药品市场、医疗机构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特殊药品、医疗器械等,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和药品经营企业集中的敏感地段为主,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一查到底,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严惩。各部门要设立公开举报投拆电话,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通过新闻媒体,对制假售劣的违法行为及时曝光,使其在社会上无法立足,无处藏身,形成整治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的强大舆论氛围,以震慑违法分子,教育广大群众。
(三)大力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效能。一是整合监管职能,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这既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出发点之一,也是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要挖掘现有监管资源的潜力,把分散的监管集中起来,把具体的监管统一起来,创出一套资源优化、优势互补、并联互动的新监管模式来。二是要发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总调度”和“信息枢纽”作用。要以办公室为中心,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会后,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
主管人员为联络员。今后要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沟通情况,协调日常工作。此外,要确定一名信息员(也可由联络员兼),负责按规定时限报送信息。要借助计算机信息手段和*县公众信息网,实现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与成员单位、成员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做到信息传输、快捷、资源共享。三是要突出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制度建设是一项抓根本、管长远的工作。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要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处理制度、督查督办制度、举报受理查处制度的基础上,加紧出台重大事故查处、安全监测、责任追究等各项配套制度,形成一套行为规范、运行高效、监督到位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运行机制。通过加强综合协调和督察指导,形成条块结合,纵横贯通、职责分明,分别把关、协调有力、高效监管的工作体系和监管格局,大幅度提高食品药品执法效能。
(四)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创新。要创新食品安全监测机制。建立健全布局合理、结构科学、功能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对监测结果实行互认共享,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盘活现有监测资源,以弥补检验监测监控力量的不足。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方便快捷、消费者欢迎的快速检验设备加大投入;要创新基层监管网络。去年,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了以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为主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立了一支数量相当,具有一定政治业务素质、责任心强的药品质量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对加强基层药品监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年,要在药品监督网的基础上,充实一批政治素质高、熟悉基层食品产、供、销情况、责任心强的人员,一并建立起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网络,扩大监管触角,使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向下延伸,重心下移,建立起县有监督员、乡有协管员、村有信息员,横到边、纵到底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支持监管网络建设,尤其是要加大对监管网络建设的财政投入,用于基层监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奖励,以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好监管网络的作用;要创新服务机制。积极引导农贸市场向超市化、商场化管理转型,推广“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