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一、充分肯定20*年全市“十小”整规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去年一年,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全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实施方案要求,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全市“十小”整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今年的全面推进奠定了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基础。主要体现在:
(一)领导重视,部署有力,奠定了组织基础。市里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也都层层建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并在经费、人员等方面提供保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治工作网络体系。研究制定了具有宁波特点的全市整规行动方案,各地、各行业整治组也陆续出台了本地区、本行业的整规方案,并对目标、责任和任务进行了逐级、逐项分解,确保整规工作各项责任目标落到实处。在整规工作中,市质监系统再次表现出了良好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扎实勤奋、不畏艰难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综合协调的作用;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之间职责明确,同时又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体现了较强的齐抓共管意识,确保了整体行动顺利推进。
(二)普查建档,明确标准,奠定了技术基础。各地由点及面,分步开展了全面普查,通过村和居委会普查、驻村干部复查、街道督查等形式,切实做到普查到边到角,不留空白。通过普查,我们掌握了全市64000多家 “十小”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并将每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信息录入宁波市“十小”行业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各行业整治工作组结合实际,分门别类提出了本行业的生产经营规范和服务示范标准,做到了整治工作有规可循。
(三)创新方法,推进试点,奠定了工作基础。全市23个整规工作试点乡镇(街道)都通过了省、市领导小组的总结评估,共培训从业人员4万多人次,已有15000多家“十小”行业生产经营户达到了整规要求,培育典型示范点3388个,涌现出了鄞州东吴镇、宁海桥头胡街道、北仑小港街道等一大批试点典型,全面实现了“可看、可学、可推”的目标。各地、各部门在试点推进中做到“五共”:即共导,市各行业牵头部门和县(市)区政府都成立试点工作指导组,共同进行指导;共查,对试点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共督,加强督查,及时掌握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试点推行中的问题;共治,对需要进行取缔的违法经营户,组织联合执法;共推,推广试点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实施。在试点中,各行业的整规工作都是注重创新,各有特色。如食品加工小作坊实行目录管理、安全承诺、索证索票、添加剂备案,小食杂店整规实施“七有”标准,小餐饮店整规在全省率先提出“万家小餐饮,三年大整规”的工作口号,小药店整规推行分类管理制度,小农资店基本实现连锁经营,小菜场整规加大硬件施设基础建设,小美容美发店整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小音像店整规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指导,农村小客运整规把“十小”整规工作统一纳入领导下基层蹲点调研内容,小液化气整规对纳入整改范围内的无证从业人员分期分批培训。各地也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如余姚市的试点工作实行“四个抓”,即抓进度、抓质量、抓创新、抓保障;鄞州区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提高标准,推出了“两路一区”作为试点样板;宁海县区分不同对象,执行不同的标准规范;北仑区在试点乡镇落实定时间、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的“四定”工作方法;慈溪市用政策引导整规工作,对不符合标准规范而自愿关停的进行补助,对转行做经销的适当减免市场摊位费等,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