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与监管并重转变,向经常性、制度化动态监管转变,向防范在先、关口前移转变。在监管工作机制上,要着力完善食品市场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激励奖惩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不断提高应对和处置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特别是在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上,要全面推行产品与企业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村放心店的建设水平,放心店的连锁率要达到80%以上,放心店的商品配送率要达到60%以上。同时,要继续探索和关注“无店村”的食品安全保障问题。现阶段,在农村监管队伍建设上,要根据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村级换届的实际,积极开展“多员合一”试点,抓紧调整落实群众监督员和村级食品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发挥好群众监督网络的作用。
二要推进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和放心工程建设。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是我市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一个重点,市食安委已下发了《*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试点工作方案》,并在金庭镇试点,食安办要做好指导和督查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市推开。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加大对食品源头污染整治,严格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准入。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要抓好粮、油、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类、饮料和儿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监管;二是要抓好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的监管;三是要抓好学校食堂、建筑工地、人流集中的其他饮食场所以及农村食品市场、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等重点区域的监管;四是对涉及食品安全的大案要案,要依法坚决予以查处。
三要确保食品企业和产业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妥善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通过有效监管来促进企业发展,用发展的成果来检验监管的成效。在加强监管、规范秩序、净化市场的同时,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要认真研究和制订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企业调研,实施食品企业、产业扶持政策,在积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做大一批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加快促进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时,要严厉打击假冒市内食品企业的违法行为,促进我市食品工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四要抓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加快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检验检测体系,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检测资源共享、检验数据共用、检测结果互认的工作格局,提高我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在深化桶装水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和推进名茶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信用体系建设平台。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质量追溯、封存报告、购销台账、商品索证索票、不合格食品退出等一系列制度,实施信用信息公开制度,打造诚信企业。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规范市场行为,积极引导企业自觉守法经营。
五要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各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及时将有关信息按照程序报送市食安办,由食安办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分析整理,编写简报并向全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使全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加强领导,进一步形成食品安全工作合力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一要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各乡(镇)、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