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手段、管理措施的运用,最终是为了提高管理的绩效。绩效管理已成为行政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之一,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抓好绩效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一要建立健全各岗位工作规程。按照不同单位、不同部门工作性质和职责,合理确定该单位需设置的岗位数,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及工作必须要达到的要求,通过定岗、定责、定权等措施,将责任体现在岗位上,个人利益体现在工作成绩上,实现全员平等、公平竞争的目标。
二要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中要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既要考核工作人员工作数量的完成情况,还要考核工作的质量,对只完成工作数量,而没有达到要求质量的,仍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有的干部出工不出力或者以干无用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要均衡考核力度,对一些量化的、直观的和不能量化的、隐性的指标要进行综合衡量,防止付出劳动成果多的干部扣分多,劳动成果少的扣分少的情况出现。要探索建立人机结合的考评系统,积极利用综合征管软件、税收执法信息管理系统等自动生成的考核结果,避免考核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和人为的扣分因素,同时节省考核时间和人力,提高考核效率。
三要建立健全奖励和惩罚机制。树立有为者有位的思想,为有为者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通过竞争上岗等“赛场选马”方式,把有能力的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岗位,优化人力资源。要以今年全系统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完善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交流、锻炼、奖惩,能上能下等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同奖金发放、公务员考核、评先树优、能级管理等相结合激励机制,并探索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要加大对有为干部的奖励力度,提高奖金额度,让多劳者多得,形成“尊重人才、尊重业绩”的良好氛围。要对不思进取、效率低下,甚至贻误工作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兑现奖惩,最大限度地挖掘税务干部的潜力,形成争先创优,力争上游的工作格局。
四、以落实互动机制为突破,围绕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遵循管理规律,创新管理方法,拓宽管理载体,推动税收管理有序开展
税收管理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体系,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各级各部门要着眼于税收工作的大局,牢牢抓住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这条主线,把握关键环节,多管齐下,多方协调,切实提升税收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管理要有针对性。要把问题作为加强管理的着力点,既要善于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又要正确对待问题、妥善处理问题。绝不能回避问题、隐瞒问题,绝不能让小的问题积累成大的祸患。比如,对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两个脱节:一方面税收分析与征管脱节,没有充分认识到税收分析对税收征管的重要指导作用,税收分析局限于对税收计划完成情况、收入增减情况和少数税源变化对收入计划的影响的简单对比分析;另一方面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源管理、稽查等各环节的工作脱节,没有找到效率高的结合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
二是管理要讲究方法。正确的方法是做好工作和完成任务的助推器。使用的方法越有效,管理的效率就越高。讲究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对于落实任务、推进工作尤为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在管理中要学会“弹钢琴”,善于抓重点,重点抓,以重点工作带动一般性的工作,共同促进,全面发展,不能蛮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坚决摒弃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的运用,制定任何措施,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各种情况,统筹机关和基层,统筹部门与全局,统筹优势和劣势,统筹眼前和长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