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返还奖励;支持建立高新技术投资风险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高新技术项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发挥好国有资产的吸附和调控作用。要探索采取灵活措施,加快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有资产的控制力,争取以最小的国有资本控制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本,更好地体现政府宏观调控意图。三是发挥好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加快发展。去年,我们就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充分注意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对30个强县,以整合资源为突破口,进一步放权搞活,从财政体制上支持他们加快发展,努力把强县培育成区域性财政经济发展龙头;对30个欠发达县,在实行收入增长返还的基础上,改进补助方式,使外力帮促与激活内部活力相统一,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通过财政政策调整,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优势互补、相互联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坚持依法治税,保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收入增长目标是13%,工作中要力争多收一些。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还有赖于财税部门不断加大组织收入的力度。
(一)要正确处理“取”与“予”的关系。所谓“取”就是增加财政收入,“予”就是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环境。只要有利于加快发展,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办法,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外地行之有效的措施,都可以积极借鉴;凡是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在不违反国家法规政策前提下,都可以积极探索。同时,也要切实注意优惠政策不能过头,不能够不切实际,要把政策的成果充分体现出来。现在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越权出台税收优惠政策,表面上看招商引资搞得很红火,但税收都返还了,投资环境又没有多大改善,外资来了也留不住,外商在税收优惠期满后又跑到别的地方重新享受优惠去了,结果往往是外资空转,内资外流,政府得不偿失,这种状况一定要注意克服和杜绝。取之要有度,这个“度”,说得明确一点就是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现在有的地方经济发展与其财政状况不相适应,发展很快,总量很大,但税收很少。各地要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