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公司为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扩大融资、投资。除统一融资“回购”闲置土地支持国企改革外,还着力办了两件事:一是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这85个县市污水处理设施逐步投入运营,其中77个以tot形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已打捆出让,除管网以外的厂区建设贷款资金约30亿元将全部提前偿还。这种“统一融资、集中建设、建成出让、统一还贷”的模式,属全国首创,成功解决了我省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融资难问题,在不增加政府财政压力的情况下,用两年时间建成原本需要十几年才能建成的项目。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缓解。以省信用担保股份公司为平台,推行联保、企业互保、保理、退税质押、采矿权质押以及政府打捆担保新模式,并严把项目风险,降低担保成本。担保公司全年为561家“四有三不”企业提供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担保金额达50.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省财政还投入1.2亿元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科技、旅游等担保融资事业发展,为相关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吉安等地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有力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4.支农政策落实有力。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惠农补贴进一步增加。补贴范围扩大,补贴标准提高,并通过“一卡通”方式及时足额入户到人。全年向种粮农户兑付粮食直补6亿元、农资综合补贴24亿元、水稻良种补贴6.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5亿元;新增小麦、玉米和棉花三种农作物补贴,扩大生猪和奶牛良种补贴范围,实现良种补贴全覆盖。二是现代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积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全省投入11.2亿元推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促进粮食、柑橘、水产和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省财政以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龙头,安排1.3亿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安排2000万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安排5000万元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带动农民致富能力的提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省财政共安排2.6亿元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安排5000万元实施1-5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落实配套资金推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通过直接统筹和衔接统筹两条渠道,全省共筹集17亿元,用于8000个省批新农村点建设,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优化。四是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补贴险种从20*年的1个扩大到2009年的9个,财政补贴资金达到1.6亿元,较上年翻一番,农民获得保险理赔资金达1.1亿元,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生产。同时,大力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建立森林防火体系,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5.公共财政建设稳步推进。虽然财政收支异常紧张,省财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在连续两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2009年新增安排50亿元以上,围绕夯实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进一步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财力,全省用于教育、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的资金达86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6.1%,民生保障水平得到巩固完善提高。其中,重点支持就业和创业,下达促进就业资金15.9亿元,用于工业园区新招员工免费培训2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范围扩大,拨付贴息资金1.5亿元,全省共发放担保贴息贷款36.4亿元;积极统筹资金,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