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一、关于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回顾
1.财政收支稳中向好。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全省财政总收入928.7亿元,比上年增收111.7亿元,连续三年增收超百亿元,增长13.7%,人均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元;地方财政收入581.2亿元,增长18.9%,高出全国地方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83.7%,从而圆满实现8月份全省财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增幅两位数、比重82%、不收过头税”的目标,并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收入增幅逐季回升。受益于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一季度为5.3%,二季度6.6%,三季度15.8%,四季度27.5%。二是收入质量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一季度为78.2%,二季度84%,三季度85%,四季度86.7%。同时,通过规范征缴,非税收入增长15.8%,较上半年回落22.2个百分点。三是市县收入总体趋好。设区市中,财政总收入增幅超20%的有抚州、*、景德镇、*、上饶和吉安。县级财政总收入增长19.4%,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其中,余江县、月湖区、湖口县、浔阳区、广昌县、庐山区等增幅超50%;总量超5亿元的县(市、区)47个,10亿元以上的14个,20亿元以上的2个;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县县过亿元。同时,全年财政支出1548.6亿元,增长28%,增支额达338.5亿元,相当于20*年全年支出水平。这一组组数据充分说明,各地在应对危机促发展中工作有力,把握得当。
2.保增长措施扎实有效。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保增长、扩内需各项政策举措中取得三个集中成效:一是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坚持从大局出发,宁可不要眼前的“政绩”,宁可财政暂时受些影响,也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年依法依规为企业、居民减免税收122.4亿元,减免规费16亿元,缓缴社保基金约3.5亿元;加快退税办理速度,为840户再生资源企业退税56.4亿元,为出口企业退税37.5亿元。二是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3亿元,用于省属国企改革安置职工。同时,由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将42家省属国有企业及市、县属国有企业闲置土地整体打包,向银团融资61.3亿元,统一借给各设区市,用于收储国企闲置土地,支持国企改制。这种“回购”土地筹措资金的模式,既保障了国企改革职工安置资金需要,确保国企改制任务圆满完成;又盘活了改制企业闲置土地,还可增加未来财政收入,运作十分成功,得到改制国企的好评。三是项目投资进一步拉动。按照扩大内需政策要求,积极支持、配合、协调投资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快项目审核、申报和资金分配工作,拨付中央扩大内需基建资金73.9亿元;向中央大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拨付债券资金62亿元,加大高速公路、铁路、水利、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四是社会消费进一步带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扎实开展,全省共兑付“家电下乡”补贴3.1亿元,兑付“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1亿元,活跃农村市场,扩大和促进了农村消费。同时,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工作平稳实施,成品油价格补贴及时发放到位。上饶、鹰潭等地在应对危机促发展中,着眼长远,固本培源,减税清费政策落实快、成效好,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3.资产运作成果凸显。围绕破解经济发展“瓶颈”,以省行政事业资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