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廉政文化建设为抓手,积极营造勤政廉政的浓郁氛围
海陵的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海陵有一块鲜为人知的税务告示牌,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当年任江苏巡抚时在海陵所立,据志书记载,海陵还有一座我国古代唯一以“税务”二字命名的桥梁,叫“税务桥”,有用“税”字命名的街巷。今天还可以看到有以“税务”命名的居委会,用“税务”命名的商店。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蕴育了海陵历史上名贤辈出,许多名贤都与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据史料记载:泰州西溪曾是历史上盐税的主要征集地,北宋时期的三位名相吕夷简、晏殊和范仲淹早期都曾在西溪做过盐税官员。相传范仲淹初到西溪上任之际,有人曾劝他不要在这个小地方做税官,范仲淹不以为然,笑而答道:“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后来,他以独具慧眼的超世之才,成为一代名相。当然,历史上海陵的税官也是值得一提的,乾隆40年有关海陵田地及纳税情况的记载中,田亩的数据竟然精确到以“7分8厘”为尾数,征米的数据竟然精确到以“8合6勺”为尾数,可见,历史上税官们在“不做假帐”上很顶真!这种勤政廉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有税文化的丰厚底蕴,地税二分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地税人员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善于将阶段性的“纠风促廉”专项教育整治活动融入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发挥了广大干部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表明你们在把廉政文化建设和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方面选好了结合点,找准了切入点。今后,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基于教”。教育是净化灵魂的工程,廉政文化建设要注意兼收并蓄、整合资源,要善于利用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廉政文化扎根于传统的优秀文化沃土之中,其中就包括我们的税文化。内容丰富的税文化,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和资源,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石,要通过结合行业特点,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将勤政廉政融入其中,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二是“践于行”。廉政文化建设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知与行相统一。既要以理想信念、道德修养、行为准则为重点,又要适应税务干部求知、求美、求乐的需求,大力在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手段上落实举措,做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教育、鼓励广大税务干部自觉在实践中积极参与活动、巩固和扩大勤政廉政的税文化品牌。三是“成于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办实事,真办事,用真功,求实效。要充分发挥文化的渗透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引导廉政教育从“文件”走向“文化”,从“机关”走进“基层”,从“会场”走入“广场”,使廉政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占领阵地,使广大税务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使党风行风民风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逐步好转。
二、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标准,筑牢勤政廉政的根基
地税部门是国家的重要职能部门,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地税干部要做到勤政,就是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做到廉政就是要干净,要“不出事”,把好廉政建设这道关。
“想干事”是干成事的前提。你们开展的“看远、看淡、看透”的“三看”教育活动,对于打造“想干事”的地税团队大有裨益。“想干事”是是衡量地税干部觉悟高低的基本标准,是对每一位地税干部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的起码要求。对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我们要有责无旁贷、负重奋进的责任感,要始终把目标搁在心头,时刻惦记着攻关的方法、破解的办法、创新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