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省质监局积极探索监管手段,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加强质量宏观管理,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特别是在质量兴省、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和服务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质量兴省工作初见成效。按照《全省质量兴省工作的意见》,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名牌推进、标准化三大战略,质量安全、市场净化、技术基础工程得到了全面发展。一是质量安全形势趋好。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民众关注质量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全省质量安全形势良好。2009年我省没有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特种设备保持了零事故的良好态势。二是企业质量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质量管理体系(qms)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e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0hsms)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haccp)的企业普遍增多,有518个产品通过了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竞争力增强。经对我省6个行业662家企业进行测评,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67.91,在提高全省经济增长质量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三是全省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稳中有升。对2641批次产(商)品进行监督抽查,实物质量合格率达97.1%,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国家监督定量包装商品抽查合格率为95.5%,比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四是标准体系逐步健全。组织制定和发布地方标准85项,帮助企业制定企业标准33个,备案审查企业标准44个,依法向卫生部门移交了备案的食品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五是品牌培育逐步规范。形成了政府重视,企业主动,社会关注品牌的良好环境,省政府对22家青海省名牌产品企业共奖励现金220万元,有效地调动了广大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目前,全省共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青海省名牌产品84个,茶卡盐等4个特色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六是技术机构建设取得实效。投资2300万元,为基层配备了检测检验设备,对3个地区的实验室实施了改造。目前,我省已建成2个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盐化工质检中心正在筹建中,为青海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
——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成效显著。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要求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坚持把日常工作与“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质量宣传有新进展。一年来,局领导深入州(地、市)政府和党校进行质量知识讲座5次,有7篇宣传质量工作的理论文章被10家报刊采用。省局编印发放宣传材料18万余份,开展宣传咨询活动34次,制作宣传片15部,举办质量法制知识竞赛4次,在报刊刊登宣传稿件300余篇,发布产品抽查通报4期。二是质量监督有新突破。组织开展了23项专项监督检查,查处违规使用过期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案件1起,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案件各1起,关停无证照食品加工黑窝点3个。三是执法为民取得新成果。组织开展了建材产品、农资打假下乡、家电下乡、“清新居室”等14项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查处建材违法生产单位1家,查获不合格化肥366吨,没收劣质絮用原料3.64吨,劣质絮用纤维制品10.73万床(件),捣毁纤维制品黑窝点5处。受理举报投诉18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5万元,有效地维护了群众利益。查处大案要案6件,涉案货值达2650.39万元。特别是西宁市的豆制品区域整治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关闭无证照小作坊,规范中小型企业获证生产,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建立具有规模的生产企业。目前,统味豆制品有限公司已落户西宁,并已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豆制品生产企业。西宁市豆制品产品质量合格率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