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全市投资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和推进“十五”后期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下面,我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大投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保证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池州海螺日产8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池州江堤加固工程、牛头山220kv输变电工程、青阳国风超细粉一期工程、县乡公路、华源技改等一批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各月投资均在高平台上强劲增长,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主要拉动作用。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集体、个体投资)累计完成147515万元,同比增长59.1%,占分月统计考核目标的59.0%。分管理渠道来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5112万元,同比增长115.0%,占年计划的68.8%;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2679万元,同比下降7.8%,占年计划的46.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724万元,同比增长15.3%;其它投资完成12000万元,同比增长417.0%。投资的快速增长,使我们克服了“非典”等不利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保持了经济运行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8.4%,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据分析,在这8.4个百分点中,第二产业拉动了6.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4.7个百分点,建筑业拉动1.6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投资不仅可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而且还可以有力地拉动即期经济增长。但是,就我市目前的投资形势来看仍然不容乐观,还需要保持清醒认识:
一是投资规模小,基数低,增速不快。与全省平均水平和周边市相比,我市无论在投资总量和投资增长速度上都处于较低水平。上半年我市投资总量仅占全省的3.3%,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投资增幅为69.7%,而我市增幅为59.1%,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0.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十一位。增幅较高的有马鞍市为171.5%,芜湖市为103.1%,宣城市为80.1%,淮北市为75.2%,合肥市为73.2%。从投资占gdp份额来看,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的投资率一直保持在40~50%。全国的平均水平也达到38%以上,而我市近几年投资率平均在35%左右。
二是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据初步测算,近几年投资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但目前全省、全国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0%左右。对消费、出口需求总量不大的我市来说,有必要也只有使投资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左右,甚至更多一点,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
三是技改投资规模不大。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现有企业改造扩张能力弱,严重影响了技术改造投资的规模。上半年全省17个市,除我市外,其他16个市技改投资均是正增长,而我市技改投资出现负增长为负7.8%。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我市而言,就是要围绕工业做文章,必须切实加大工业投资,尤其是提高加工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扩大技术改造规模,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四是项目前期工作不够扎实。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拉动。今年国债项目已所剩不多,而新增的国债资金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