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成综合性自由贸易区。年,港货物吞吐量将超过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四是要把新区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我们一定要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在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和周边省市积极支持下,经过艰苦奋斗,把新区建成为服务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办好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国务院在把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的同时,“批准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为全国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这是推进新区开发开放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国家给予新区的最大政策。这项工作将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和人才的积极性,吸收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优秀人才广泛参与,用5到10年时间,在市场主体、市场体系、行政体制、调控机制、社会保障和法制环境等方面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形成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把金融改革列为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之首。明确指出“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新区先行先试。”新区金融改革要点已列入总体改革方案,报国务院审批后实施。金融改革要促进新区开发开放,要始终坚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现在,我着重讲新区的金融改革和创新。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的发展,先后于年、年召开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年,全国银行业总资产中国有银行占80%左右,不良贷款超过15%,银行资本充足率仅为5%,在华外资银行资产200亿美元,外汇储备700多亿美元。经过10年6个月,到年6月,国有银行总资产占全部资产比例已下降到52%,不良贷款比例下降到7.5%,资本充足率普遍超过8%,外资银行总资产上升到1000亿美元,7月底外汇储备已达9500多亿美元。国有商业银行陆续改制上市、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都取得显著成效,为参与金融全球化打下了基础。但是,我国金融业发展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一是直接融资比重低,社会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二是国内金融企业实行“分业经营”,不适应客户需求和金融市场的竞争。三是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人民币汇率面临增值压力。对于上列问题,我国十分重视,已制定改进的措施。
解决目前存在突出问题,必须对我国金融业进行改革创新。金融创新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但也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采用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做法,而是要适应当今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新发展,运用新技术,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一个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当前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进金融企业综合经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新区金融改革要按照科学审慎和风险可控的原则,以扩大直接融资和增强金融企业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积极推进金融综合配套改革。目标是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探索建立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金融体制。
一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拓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直接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间接融资比例过高,造成社会资金结构失调,资本金紧缺,借贷资金相对过剩。其结果很不利于企业优化产业、技术、组织结构,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降低了全社会资金利用率,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当前金融改革创新的一个突破口。要大力推进200亿元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试点,鼓励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