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兴应邀出席今天的讨论。我要讲的题目是,环渤海区域发展与合作以及中国金融改革创新的新试验。
一、环渤海区域经济正在崛起
渤海有7万多平方公里,环渤海地区,一般是指包括二市三省,辐射到。按前面二市三省统计,该区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人,有5800公里的海岸线,有大小港口60多个,货物吞吐量9亿多吨,占全国的40%以上。自然资源丰富,各项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密度是全国最高的地区。年,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要加速环渤海湾地区的开发和开放。至今,全方位开放格局已形成。到年,该地区gdp占全国的26%;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0%;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39%;有大专院校近400所,京津两地科技人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
环渤海区域由京津冀、辽东半岛、半岛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地区发展势头很猛。年,京津冀gdp占全国的11.3%,比上年增长12.6%;辽东半岛(省)地区gdp8005亿元,占全国的4.4%,比上年增长12.3%;半岛(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85万亿元,占全国的10.1%,比上年增长15.2%。以上三部分,年gdp共计4.71万亿元,占全国26%,比上年增长13.7%,高于全国平均速度3.8个百分点。
到目前为止,环渤海更多地是地理区域概念,还不能构成环渤海经济圈,主要由于这三个地区之间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关联度较低,这也是我们将这个地方称之为“环渤海地区”或“环渤海区域”,而不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原因。近年来,我国对推进环渤海区域振兴极为重视。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首先要发展京津冀都市圈,同时加强与辽东半岛、半岛的经济往来,从而形成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中心、以辽东半岛和半岛为两翼,形成全面参与经济一体化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发开放的新格局。
二、新区将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新区位于环渤海湾的中心,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主要包括市3个行政区和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3个经济功能区。港货物吞吐量名列全球第9位,开发区连续9年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评价中名列第一,有北方最大的保税区,有1000多平方公里盐碱地可供开发,背靠京津两个直辖市和广阔西部腹地。这些优势集中于一地,这在全国是没有的,在全世界也属罕见。年,新区gdp超过1600亿元,十年来每年增长20%以上。今年3月,国务院审定同意城市发展规划,要把建成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国家决定,继续发挥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新区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推进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实施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有利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是在新世纪新阶段,经过深思熟虑,我国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我们将努力实现、新区的发展定位。一是把新区“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二是把新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集中发展电子信息、化学化工、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预测到年工业产值超过7500亿元,gdp3500亿元。三是把新区建设成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到年,港将建成25万吨级深水航道。港区面积将由3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逐步将东疆保税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