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三次产业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呈现出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7亿元,增长31,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投资拉动作用更加强劲,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7,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7,7年来首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招商引资实现质的飞跃,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更多的力量,建立更完善的工作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形成了浓厚的招商氛围,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新变化,实现了由寻商向有重点选商的转变,不仅项目数量、投资金额大幅度增长,而且质量显著提高,70以上是工业项目,全市招商引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年到位市外直接投资为去年的4.1倍,达到创记录的50.6亿元;落地超千万元项目187个,超亿元的9个,总投资规模53亿元。与此同时,我们抓住国家有保有压、调整投资重点的机遇,发挥优势,超前工作,开工建设了一批事关鹤壁发展全局的大项目,为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备足了后劲。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明显。认真贯彻落实中心1号、省委4号文件精神及有关政策措施,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减负、集中服务“三农”、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总产同比增长16.7,是我市历史上第二个大丰收年。畜牧业产值、加工业产值双双突破30亿元,超额实现了畜牧业三年发展战略目标。采取完善机制、加强培训、强化服务、建立基地等措施,大力组织劳务输出,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全面提升。按照培植产业支撑、完善功能、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的思路,加快了城镇化步伐。以新区为全市城镇化建设的龙头和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把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培育壮大产业支撑、完善功能和搞好绿化美化上来。一批高科技、环保型、劳动密集型项目落户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图书馆、文化馆、中小学校、医院、游泳馆、迎宾馆等一批文化、教育、卫生和服务设施相继竣工或投入使用,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主框架拉大到了规划的38平方公里,建设改造公共绿地35.4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38.2,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钻石般晶莹、火焰般活力、田园般漂亮”的城市形象更加鲜明。积极推进市区、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1.2。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顺利完成了市政府机构改革和市人大、政协机关机构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把国企改革与招商引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引进外资、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粮食流通企业、农信社等项改革扎实推进。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落实服务承诺,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批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的民营
企业脱颖而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6.6。
坚持执政为民,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下大力气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就业人员25500人,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比例居全省第一位。坚持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城市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高度重视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对全市城乡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采取多种办法分类实施帮扶救助,建立了动态治理下的大面积、开发式、长效型帮扶救助机制。组织全市3万多名干部对1万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