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工程质量。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继续做好项目的论证、筛选和前期工作。对确定的“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要逐一落实责任,明确投资主体,加强组织领导,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二)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坚持规划先行,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集中资金和项目,加快“五带两区一园”开发建设。率先在泾河川沿312线川区各村和其它5县每县2—3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设泾河川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绿色农业示范区为突破口,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壮大巨型畜牧基地和优质苹果出口创汇基地,提升药、杂、薯、麻等地方性特色产业。年内新植果树经济林15万亩,优质蔬菜48万亩,新发展养殖专业村40个、规模养殖户3000户,果畜产品总量分别增长16.3%和10%,认证绿色基地10个,发展绿色产品基地面积100万亩。推进标准化生产,集中包装推介,提高“平凉金果”知名度,力争“平凉红牛”商标注册成功,组建两大集团公司。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推进农
村新型工业化的中心环节,重点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景兴公司、旭康公司、瑞华公司、静宁果品公司等龙头企业改(扩)建,在果汁、果酒加工、高档牛肉精细加工和牛肉罐头出口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及时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力争农业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坚持开发式扶贫,实施好整村推进和移民搬迁项目,建设7个省列生态文明小康村,力争使7200人基本解决温饱,3.89万人稳定解决温饱。认真落实劳务经济发展“三个一”的思路,坚持就地转移与向外输出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衔接,加强农民工培训,健全劳务输出组织机构,加大劳务品牌培育和输出力度,年内新增劳务基地100个以上,输转劳务人员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以上。
(三)大力提升工业经济,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围绕培育煤炭、电力、建材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快工业化进程。抓好华亭电厂一期、60万吨煤制甲醇、600万吨选煤厂和新安煤矿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争取750kv超高压输变电、大柳煤田、虹光厂超高频真空元器件等项目开工建设,平凉电厂二期、崇信电厂明年或今后陆续开工。坚持技术引进和创新相结合,积极发展以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实施39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确保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抓好8个重点工业集中区建设,争取1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进入集中区,完成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
(四)持续推进城镇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按照“做精城市、做大规模、做优功能、做美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城镇化建设投资12亿元以上。平凉城区重点抓好“两路一园八配套”工程续建,完成泾河风情大道建设和柳湖公园东扩工程,新建丰收路、东环路等6项路网工程,分步启动桃园小区等5大商住小区建设,加快泾河河堤、河道治理,探索解决“城中村”问题,实施平凉城区集中供热、管道燃气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工程,建设一批便民市场、便民道路和公厕,方便群众生活。六县县城和重点小城镇要抓好道路、排污、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绿化、美化工程。加大城镇土地收购储备和开发经营力度,收购储备土地1000亩,实现国有土地有偿收入2亿元。加快近期建设区域的具体规划编制进度,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