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扶贫济困社会捐助,积极解决受灾和特困群众吃、穿、住、医、学等困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治理
,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城乡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熟悉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基础脆弱,工业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特色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品牌效益和规模优势还不够明显;二是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改革发展受到资金的严重制约,政府资本运作能力亟待提高;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增收难度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劳动力的增加,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四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大,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群众行路、饮水、上学、就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较多;五是资源利用率亟需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落后,一些重点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六是因职工下岗、城镇拆迁、农民失地、涉法涉诉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仍较突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三大带有趋向性的态势。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深入进行思考,准确把握大势,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第一,全市经济发展逐年提速的势头比较强劲,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标志着我市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就gdp而言,2000年增长8.12%,增幅列全省第11位;2002、2003年,增速分别提高到10.4%和11.1%,位次上升到第5位;2004年增速提高到12.6%,位次前移到第4位;今年预计增长13.2%,在全省仍是一个上升和前移的态势。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9.6:34.2:36.2调整为24.8:40.4:34.8,其中第二产业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每百元生产总值提供的财政收入,2000年为6.98元,今年提高到11.11元。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以上,五年增长了1.82倍,财政收入增幅比gdp增幅高出1倍以上。表明全市经济创税能力大幅度提高。在这样一个好的趋势面前,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综合实力在全省处于中间偏后的位次,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仍然不强,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加快发展始终是全市最大的政治。放眼今后的发展,中心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省上确定把平凉建设成为全省煤电化运一体化综合开发基地和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正在建设和即将开工的投资242亿元的十大过十亿工程,将为今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些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紧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在我省14个市州排名前移一个位次的奋斗目标。
第二,项目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特色产业的支柱地位日益凸现,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过去五年,全市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千方百计争资金,建项目,项目建设成为全市工作最大的亮点。以项目为载体,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平均每年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推动城镇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大家真切地感受到,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经过充分论证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