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的努力;不仅要靠本地人的贡献,也取决于新市民的协同奋斗。因此,富民强市必须搞好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工作,“两个率先”的进程包括统筹兼顾好新市民素质的提高。我们要着眼长远发展,认真扎实地做好流动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工作。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提高适龄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水平
今年及今后一阶段,我市适龄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流入地政府治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主”的原则,确保符合就学条件的适龄流动儿童少年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确保已就学的流动儿童少年得到与本市同龄学生同等的义务教育,不断提高适龄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水平
1、纳入规划。要把适龄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全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和义务教育工作规划,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纳入各地编制治理,纳入各级教育部门业务指导,纳入规范治理。各地要按照这五个纳入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以落实。
2、明确目标。要坚持“一多一少”的工作目标,一多:要尽可能多地由公办学校吸纳适龄流动儿童少年就读,有困难的可用开设蓝天班的方式解决。一少:要尽可能减少简易学校的数量,力争在年内全面取缔不符合基本办学条件、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简易学校。努力缩短蓝天学校、简易学校与市区公办学校的教育差距,确保“同在蓝天下,同样享受良好教育”的“蓝天计划”得以早日实现。
3、完善机制。一要建立各地由教育部门负责召集的“蓝天计划”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二要建立健全对各辖市、区“蓝天计划”推进的考核评选制度,对工作有成效的市和区给予必要的奖励。今后,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对各地进行教育督导时,要把“蓝天计划”实施的成绩、经验与不足一起督查,一起表彰和通报。
三、加强领导,强化职责,把“蓝天计划”的实施落到实处
我市“蓝天计划”的目标已经明确,工作思路已经清楚,这些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是要害。
一要加强领导。各辖市、区政府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把解决适龄流动儿童少年的入学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列入各级的议事日程和工作日程,深入调研,专题研究,统筹协调,切实帮助教育部门解决矛盾和问题,为“蓝天计划”的实施创设良好环境,有更多的地区争创“蓝天计划”实施先进市(区)。
二要各司其职。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市政府去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做好事,尽好职。
教育部门要将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
工作作为当地教育工作的工作范畴和工作内容抓上手,抓出成效;公安部门要主动和及时地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流动人口适龄子女的有关情况;发改委要将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要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建立相应的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对接收流动儿童少年的公办学校按规定安排相应经费,对接收流动儿童少年较多的学校安排适当补助奖励;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接收流动儿童少年的数量,合理核定接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对《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使用童工违法行为;物价、房管、卫生和交通等部门加强收费、房屋安全、食品卫生和车辆安全等方面的检查与规范治理;市文明办、团市委和妇联等部门要面向流动儿童少年展开工作,提供支持,让每个流动儿童少年都能感受到常州这个大家庭的暖和;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